ID: 21917363

第四单元第2课 随拍随记录教案 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873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第四,学年,七年级,美术,初中
  • cover
课题:随拍随记录 年级:七年级 单元:第四单元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新教材)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涉及造型·表现领域,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将创意理念和方法运用于美术活动,并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学生有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能够尝试多种表现方法,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并能根据不同媒材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创作若干件美术作品,本节课将通过摄影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生活美的感知力和自我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学生通过欣赏摄影作品,感受摄影中的生活之美。 2、艺术表现:具体分析作品的特殊视角———空间感、平摄、俯摄、仰摄。 3、创意实践:以《有趣的校园生活》为题,创作戏剧性的画面。 4、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体会到摄影中蕴含的生活之美,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摄影作品中的“特殊视角”。 教学难点: 体会能够使用特殊视角、前景增加视觉趣味等拍摄方法进行创作。 教具准备: 相关多媒体课件、照相机、摄影作品图片。 学具准备: 笔、纸、照相机、课本。 教学方法: 导入法、提问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老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拍摄过或者见过哪些摄影作品?这些摄影作品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举手回答举例摄影作品。 老师:摄影让我们学会用思考来观察世界,让我们了解生活的多姿多彩,让我们感悟到大自然的万种风情,让我们有机会将生活中的美蓄积起来。老师也为同学们带来一个用摄影机拍摄的作品,请大家共同欣赏。(播放摄影视频) 老师:视频当中展示了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开幕,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蓝天起舞的场景,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空军以忠诚向无尽蔚蓝高地冲锋,人民空军正以雷霆万钧之势磅礴成长壮大,中国利益在何处,空军的翅膀和航迹就延伸到那里。 老师:那么摄影作品也是如此,例如2019年陈玲的摄影作品———壮阔国行情 ,同样展现了对生活的记录和浓浓的爱国情怀。请大家畅所欲言:在举起相机前,你是否想过拍什么 怎么拍 学生:回答,说出自己的理解,谈一谈自己想拍摄的内容和方式。 老师:我们需要根据主题思想的要求,从构思画面、选择技巧和构图,到用相机去捕捉,我们要先立意。不必一味追求那些不寻常的题材,而是要让寻常的题材变成不寻常的作品,使客观对象比现实生活更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环节二:欣赏分析,探索新知 活动一:探寻摄影画面的空间感 老师:我们通过三个方面来具体学习怎样拍摄作品,怎样展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分别是———画面的空间感,注意前景、中景、后景的使用。特殊视角,俯视、平视、仰视拍摄视角的选择。以及有意味的前景的使用。 老师:通过以下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前景、中景、后景的呈现方式。你更喜欢哪种呈现效果呢? 学生:学生畅所欲言,表明自己的看法。 老师:不同方法的选择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和效果,我们通过 1942年安塞尔·亚当斯的摄影作品“冬季日出”来具体分析。当画面有前景、中景和后景时,就会呈现出很强的空间感。我们可以利用明暗对比或前景,把观者的视线引向画面中心,这是表现距离、空间和深度的有效方法。 老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别说一说这幅“冬季日出”摄影作品中的前景、中景、后景分别是哪里? 学生:根据观察“冬季日出”摄影作品的事物空间分布说明。 老师:中景更能吸引住我们的视线,同时摄影作品中有明暗的对比,由此形成了我们的视觉中心。 老师:那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