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17379

第五单元第3课《非遗文化”潮“起来》教案 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197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第五,学年,七年级,美术,初中
  • cover
课题:非遗“潮”起来 年级:湘美版七年级上册 单元:第五单元 学习领域:设计有·应用 课时安排:1 教材分析: 本课《非遗“潮”起来》旨在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内容围绕基本问题“怎样在传承中创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历史时期传承方式的差异性。通过分析,学生将理解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当代的语言和形式重新诠释,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表达,也是推动非遗在创新中得以延续的有效途径。课程将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并不意味着改变非遗的本质,而是要在保持其原有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和活力。 学情分析: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本课程内容应设计得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可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感到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非遗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学生可能对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产生好奇,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成功的创新案例,如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或是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等,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此外,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如非遗体验工作坊,将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对传统文化之美的感知能力,理解非遗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2.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形式(如绘画、手工、表演等)表达对非遗的理解和感受,展现个人的艺术创造力。 3.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结合现代元素,创新性地设计和制作与非遗相关的作品,实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创意。 4.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难点: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 教具: 1. 非遗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2. 传统手工艺品、服饰、乐器等实物。 3. 创意制作材料,如彩纸、布料、颜料等。 4.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非遗的动态资料。 学具: 1. 学生个人绘画、手工制作工具。 2. 笔记本和绘画本,用于记录学习过程和创作草图。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合作、作品展示与讨论。 教学过程: 环节一:视频导入引新课 (p1)师:欢迎大家来到美术课堂,在本单元前两节课中我们学了为什么一些技艺会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学习了怎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而本单元最后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怎样在传承中创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感受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做到传承创新的! 师:看完后你有何感受? 生:看完视频后,我感到非常震撼。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历史的传承,它还能与现代元素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生:我觉得这种创新既保留了传统技艺的核心,又让它们更加生动和贴近现代生活。这样的传承方式让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新的认识,也更加珍惜和尊重这些文化财富。 师:很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确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更重要的是在保留其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下面就走进今天的美术课堂《非遗文化“潮”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主题的兴趣和思考。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活力和创新潜力,从而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历史的遗留,它还可以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此外,视频的观看和讨论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传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