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练习 选择题 1.夏、商、西周是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表1为此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表1 朝代 政治制度 夏朝 聚族而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商朝 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西周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A.建立完备的国家机器 B.国家内部结构比较松散 C.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D.部族组织取代地域组织 2.秦汉时期,北方的边郡在区划形状上都呈现南北狭长、东西向窄的特点。这主要是基于 A.山川形变的制约 B.人口分布的密度 C.前代制度的沿袭 D.军事攻防的需要 3.东汉在全国重要冶铁区共设置铁官57处,分布如图3。 图3东汉铁官分布地区及数目 据图3可推知 A.东汉冶铁技术有较大改进 B.黄河流域的冶铁业较发达 C.水排推动了冶铁业的进步 D.东汉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4.根据长沙走马楼出土的吴简记载统计,孙吴时期临湘县乡吏总数的26%、县吏的40%,县卒的33%都出身自“潘”“蒸”“邓”“黄”“谢”姓五大家族,这说明了当时 A.地方大族影响当地吏役的任用 B.皇权与世家大族的妥协 C.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D.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发展 5.南梁、北齐、隋文帝、隋炀帝时期门下省诸局情况表,由此可见,隋炀帝时 时间 朝代 门下省诸局 502—557 南梁 公车 太官 太医 骅骝厩 550—557 北齐 主衣 尚食 尚药 殿中 斋帅 领左右 581—604 隋文帝 御府 尚食 尚药 殿内 城门 符玺 604—618 隋炀帝 符玺 A.门下省的职能即将改变 B.君主集权不断削弱 C.中央行政机构趋于完备 D.行政效率逐渐提升 6.下表为唐前期京官兼任地方官的状况表。据此推知,唐前期 道名 数量 道名 数量 关内道 25 陇右道 6 河南道 25 山南道 5 河北道 16 剑南、岭南道 3 河东道 17 淮南道 1 A.治国理念出现显著变化 B.科举选官制度功能弱化 C.地方官员行政能力匮乏 D.政治经济中心仍在北方 7.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这一惯例 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 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 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 8.《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表明元朝 A.行政效率不断提升 B.赋役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C.民族平等意识增强 D.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 9.明朝以前,作为中央机构的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其属仅有四司。而明清时期的户部,按地区划分辖司,下设十三个清吏司,各掌其分省之事,每司下属四科。这说明明清时期 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B.封建经济日益衰落 C.国家治理水平有所提升 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10.乾隆时期,总督“总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巡抚则是“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群吏之治”。总督例兼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头衔,从一品;巡抚例兼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头衔,从二品。据此可知,清朝前期督抚制度 A.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造成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C.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导致权责不明行政效率低下 11.1895年之前,自然科学书籍占整个中国翻译西书总数的70—75%,社会科学书籍占25—30%。到1895年以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科学书籍占整个中国翻译西书总数的70—75%,且以政治法律书籍为主,自然科学书籍占25—30%。这一变化反映了 A.近代知识分子真正觉醒 B.国民民族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