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21775

第六单元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1课时(课后作业评价)2024-202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日期:2025-02-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1577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六,作业,化学,九年级,人教,2024-2025
  • cover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2 碳的氧化物 第 1 课时 班级: 姓名: 1.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叙述正确 的是 ( ) A.二氧化碳又叫干冰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 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倾倒液体 那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里 D.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供给人们呼吸 2.保护环境,共建美丽地球家园。 以下践行“低 碳”生活理念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B.废旧书籍、报纸分类回收,再利用 C.提高煤的开采水平,推广利用煤进行火力 发电 D.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太 阳能、风 能等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 21% B.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 氧气具有可燃性 C.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二 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 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4. 下列气体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5. 下列属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消耗途径的是 ( ) A.植物呼吸作用 B.植物光合作用 C.海水释放 D.化石燃料燃烧 6. 下列不属于CO2 用途的是( ) A.灭火 B.作燃料 C.人工降雨 D.气体肥料 7.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的是( ) A.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8.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 是( ) A.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B.循环使用教科书 C.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D.大量燃放鞭炮,增加节日气氛 9. 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错误的 是( ) A.“碳循环 ”和“氧循环 ”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 变化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 氧气 C.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氧原子总数 增加 D.“碳循环 ”和“氧循环 ”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 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10.在蔬菜大棚内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时, 常向大棚内释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做的 目的是( ) A.使害虫窒息死亡,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B.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C.产生温室效应,使棚内温度降低 D.避免火灾发生 11. 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 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来灭火 B.制干冰 C.温室内做气体肥料 D.制化肥 12.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 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 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 工原料 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 互转化 13.我 国承诺 :2030 年“碳达峰 ”,2060 年“碳 中 和”,体现大国担当。“碳中和”是让人为排放 的CO2,被人为努力和自然过程所吸收。 (1)图 中动植物 呼 吸 (填“能 ”或 “不能”)释放CO2。 (2)自然吸收 : 图中 CO2 的自然吸收途径有 (填图中序号)。 (3)降低“碳排放”以减弱温室效应。现阶段, 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填序号)。 A.全面禁止燃烧煤和汽油 B.研发新能源汽车 C.鼓励乘坐公交出行 (4)“碳中和 ”目的是使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平 衡,最终实现“碳”的零排放。结合如图的 思路,提出一种可行的“碳 ”吸收方式 : 。 (合理即可) 14.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甲 乙 (1)甲:旋紧瓶盖后振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 澄清石灰水变 ,瓶中发生反应的 化 学 方程 式 为 。 此时瓶中的二氧化碳分子个数 (填序号)加入澄清石灰水前瓶中的二氧 化碳分子个数。 A. 多于 B.少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2)乙:蜡烛从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 具有的性质是 、。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2 碳的氧化物 第 1 课时 答案与点拨 1.C [点拨: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但不属于物理 性质,A 错误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 也不支持燃烧,是化学性质,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