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 2 节 化学研究什么 班级: 姓名: 1.《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 变化的是( ) A.沙里淘金 B.楠木制舟 C.棉线织布 D.粮食酿酒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 的是( ) A.清风徐来 B.水落石出 C.伐薪烧炭 D. 愚公移山 3.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古诗词中 变化的表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木炭用作吸附剂 B.木炭用作燃料 C.氧气用作助燃剂 D.氮气用作保护气 5.化学中 C60 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属于C60 化学性质的是( ) A.C60 具有金属光泽 B.C60 可以溶解在二硫化碳中 C.C60 常态下不导电 D.C60 能与金属钾、钠反应 6.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 是发酵粉的主 要成分,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以下关于碳 酸 氢 钠 性 质 的 描 述 中 , 属 于 物 理 性 质 的 是 ( ) A. 受热易分解 B.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C.水溶液呈碱性 D.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7.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 分别用甲、乙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个实验中 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 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 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 石 灰 水变 浑 浊 。 资料 : (1) 常 温 下碳 酸氢 铵 (NH4HCO3)是白色固体; (2)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 A. 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 B. 乙实验中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C. 乙实验中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二氧 化碳和水 D. 甲实验中只根据“固体消失”这一现象,就能 说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了 8.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用 途与性质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石墨 可以燃烧 作石墨电极 B 生石灰 与水反应放热 自热盒饭 C 活性炭 吸附性强 消除异味 D 合成纤维 强度高、弹性好 织成布料 9.碳酸氢铵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它受 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请根据 以上叙述, 回答下列问题: ( 1)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是 。 (2)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是 。 10.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发光、放热、变 色、放出气体或出现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 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下表 有五位同学的错误观点,请你用熟悉的日常 事例来否定其错误观点。 同学 错误观点 否定例证 甲 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 学变化 乙 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 学变化 丙 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 是化学变化 丁 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 是化学变化 戊 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 学变化 11.为研究化学药物发展史,学习小组查得资料: 材料 1 早在宋代,轻粉(Hg2Cl2)已是我国的一 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使用古方药 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共热, 收 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 即为轻粉(Hg2Cl2)。 材料 2 轻粉(Hg2Cl2)微溶于水,可用作治疗疥 疮的药物,在光照射下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 根据资料整理下列有关轻粉的知识卡片。 ( 1)物理性质: (填一条)。 (2)化学性质: 。 (3)制法:为保证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充分反 应,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一条)。 (4)保存方法: 。 (5)用途: 。 12. 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 探究。 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 (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 中, 约 1 s 后取出,现象如图 A,这证明焰心 。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 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 B),在玻璃管的上口 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具有的 化学性质是: (写一条)。 (3)猜想和验证: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