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92764

第一课 家住平原 教学设计 (2)

日期:2024-05-17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94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一课,平原,教学设计
  • cover
1课程标准 1-2-8 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方面的主要特点。 1-4-2 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资料、地图和图片,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出湄南河平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水稻生产的情况和湄南河平原人们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以及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运用所学方法,剖析教师提供的或自己搜集的新案例,确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观点。 3教材分析 《稻作文化的印记》重点介绍了以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水稻适宜在高温多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因此热带和亚热带的冲积平原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分布区。水稻的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修建农田设施,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样一方面促进当地人口的增长,同时也使人口密度不断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压力。为了满足对粮食的需求,人们不断地兴修水利,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并祈求神灵的保佑,形成了物质、社会、精神三个层面的稻作文化印记。这实际上体现了环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因此,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明确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但同时又都在因地制宜地利用各种自然环境创造着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4学情分析 1、七年级同学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较好,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情景的设置有利于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2、由于该学科初一以地理知识为主,而同学刚开始接触,缺乏生活经验,所学知识主要来自课本。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重视利用和充分挖掘已有图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进行分析。 3、就本课而言,我校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城市,而城市的学生对水稻生产普遍不是很熟悉,因此需要提供更多的素材,甚至是实物,让学生在感官和理性两个层面都能获得认知,并鼓励学生在运用基本地理技能解读图片有效信息的同时联系实际进行思维的拓展延伸。 5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湄南河平原人们的稻作生产以及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湄南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之处: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角度分析平原地区的生活特色。 6教学方法 教法:多媒体辅助法、启发式教学法、问答法、情景体验法、讲述法、实践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谜语导入,实物观察 师:我想每个同学都对老师手中报纸里藏的“宝贝”很感兴趣吧,那到底这是什么“宝贝”呢?我们先来放松一下,给大家猜一个谜语:“黄布袋,包银珠,秋天一到满地铺(打一农作物)。” 生:水稻(稻谷)。 师:非常好。那么老师手中的“宝贝”也就是“稻穗”了,只是由于11月已经基本过了稻谷秋季的收获期,因此,老师呢只能以假乱真,拿仿真稻穗来让大家仔细观察(边说边分发稻穗)。至此呢,我们今天课程的主角已经显而易见,众所周知,水稻是人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约有1/2的人口以它为主要食粮。引出本课课题———稻作文化的印记。 活动2【讲授】【第一部分】联系旧知,分析环境 师:在大家观察之际,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水稻比较适合在什么样的地形培育和生长?这种地形的特点又是什么? 生: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在200m以下),大都由大河冲积而成、土壤肥沃。 师总结:(PPT展示)大家说得都非常好。平原是世界上人口集中分布的地方,但是大家知道吗?不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