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32948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与朱元思书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01-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257141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朱元思,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他的散文以写山水景物见长,“文体清拔有古气”,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诗歌亦清新流丽,时人称“吴均体”。 本文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 与南朝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了解作者 了解文体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骈体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的文章,本文是骈体文。 文体知识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骈体文在语言上有三个特点。 第一,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骈偶就是两两相对,也可以说就是对仗。四六,指骈体文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 第二,语音方面,平仄相对。这与对仗有关,在对仗时应以平对仄,仄对平。 第三,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用典是指在文中引用古人文章、言论的词句、故实;藻饰是指追求华丽的辞藻。本文用典不太明显,藻饰也较为节制,多用平常词语,这使其有别于其他繁复华丽的骈体文,呈现出清丽的特点。 疑难字词 缥碧( ) 急湍( ) 轩邈( ) 泠泠( ) 嘤嘤( ) 鸢飞( ) 戾天( ) 经纶( ) 横柯( ) piǎo xuān miǎo yīnɡ lì kē tuān línɡ yuān lún 读出句读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欢迎来到天下独绝的富春江 译读全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同样的颜色 (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 东西,向东或向西 表示约数 全、都 独一无二 译文:风和烟雾都完全散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名词作状语 形容词用作动词,散净 风和烟雾都完全散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水全都呈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水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峦各自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争夺高处,笔直的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着,猿持续地啼叫着。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天,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与朱元思书翻译 译读全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浅青色 即“甚于箭”, 比箭还快 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骏马 译文:水全都呈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