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39378

24 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度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4-12-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4027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年级,语文,初中,编版,学年度部,2025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度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学习,初三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鉴赏古诗词曲的方法,即需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背景)与品读文本相结合。另外,如果结合八年级下所学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曲的体裁常识及作者相关情况。 2、体会这首曲表达的民本思想。 3、背诵默写全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读全曲,体会作者感情,并赏析名句。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新课导入】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华文明的遗迹遍布大江南北,这些遗迹记录了朝代兴亡的历史,见证着山河易主的过程,给人一神凄凉的沧桑感,让人们久久不能释怀,这种人类共有的怀古情感在文人墨客笔下,产生了一首首伤感悲怆的诗篇,直到今天读起来仍然感慨万千。今天,我们一.起品味一篇怀古杰作《山坡羊 潼关怀古》,去聆听元代词人张养浩那一声悲天悯人的长叹。 【写作背景】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本已退隐,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迈,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前往关中的途中。 【作者介绍】 张养浩(1270--1329) 元代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题目解说】 潼关怀古:怀古-游览古迹触发的感叹。 潼关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战略要地。 潼关不仅危险,而且因为危险,而且非常重要,只要突破潼关,首都就在我们面前,似乎有可能赢得世界,所以有“关中赢得世界”的说法。因此,每个人都想占领潼关,潼关从一个危险的通行证变成了战场。历史记载,从秦朝到清朝,潼关发生了战争,每次伤亡人数超过10万人。这些士兵都来自人民。 【层次结构】 1、第一层(写景):课件显示“古潼关地形图”,要求学生找到潼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它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归纳明确: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第二层(抒情):诗人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自然就想到离潼关不远的长安和曾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但为什么诗人“望西都”而“意踌躇”呢?为什么经秦汉处而“伤心”呢?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明确: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何等繁华昌盛,而现在,昔日的奢华已不复存在,成了一片废墟。此情此景,怎不令诗人踌躇伤心?(宫阙万间———做了土) 3、第三层(议论):诗人的感情是不是一直停留在为历代王朝的兴衰而伤心之前中呢?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诗人关注的是老百姓。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诗人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大兴土木,百姓受苦;亡———战争频繁,百姓遭殃。) 【中心思想】 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来抒怀,表达了悲愤伤感之情,揭示出百姓悲惨命运的根源所在,表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