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课时 胃中“奇遇记” (大象版)四年级 上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食物的消化过程。 01 02 能在模拟活动中体会胃的作用;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03 能借助简单的实验材料,模拟胃的蠕动过程,认识胃在消化食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科学观念 04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人体的消化器官表现出探究兴趣,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新知导入 讨论 口腔 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 咽 胃 食管 小肠 大肠 探究新知 阅读 “胶囊小导游”胃中“奇遇记” 钻进胃中,我发现胃像个大口袋,和我一起进来的食物都暂时储存在这里。 探究新知 胃的大小: 长度是 25 到 30 厘米,宽约 12 到 14 厘米。 小贴士 探究新知 阅读 “胶囊小导游”胃中“奇遇记’ 我全身被酸酸的液体浸泡了,气味非常难闻,我被熏得喘不过气来。 胃液 有助于消化食物。 探究新知 阅读 “胶囊小导游”胃中“奇遇记’ 周围像地震似的,我随着食物上下翻腾左冲右撞。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胃的蠕动。 探究新知 小贴士 胃的肌肉在不断地运动,这种运动使得进入它里面的食物出现了上下翻腾的现象,我们把胃的肌肉的这种运动叫做蠕动。 探究新知 阅读 “胶囊小导游”胃中“奇遇记’ 食物慢慢地变成了像粥一样黏黏糊糊的食糜,我也被粘住了。 探究新知 食物经过口腔内牙齿咀嚼、舌头搅拌与唾液混合,吞咽进入胃后,胃壁肌肉运动会把食物磨得更细,并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粥一样半液体状的物质,就是食糜。 小贴士 探究新知 胃有哪些特点 1.像一个大口袋 2.胃能分泌胃酸 3. 胃会蠕动 4.胃能把食物变成食糜 小贴士 探究新知 我们来做个胃模型试试吧! 这个主意太好了! 胃真能把吃进去的食物揉成食糜吗 阅读 探究新知 活 动 将食物撕碎或捣碎倒入塑料袋中,洒一些水,模拟胃液。 模拟胃的蠕动 实验准备 探究新知 如果袋子里面有气体,先把气体排净。 小贴士 探究新知 活 动 模拟胃的蠕动 用手连续揉捏塑料袋150次(中间可以休息两次),观察袋中食物的变化。 实验方法 揉捏50次 揉捏100次 揉捏150次 实验现象 手的感觉 袋中结果 探究新知 活 动 模拟胃的蠕动 食物块开始变成小一些。 实验现象 用手握时感到软软的 食物块变得更小,有些成粥状。 手感更软,手开始感觉有些累 食物块变成粥状。 手感更软,手感觉很酸、发胀 袋中食物被揉烂。变成了食糜。 探究新知 食物在胃中发生的变化: 食物慢慢变得更软、更小,逐渐与水融为一体,也就是形成食糜。 小贴士 探究新知 活 动 模拟胃的蠕动 胃的工作很辛苦,我们吃食物时要细嚼慢咽,减轻胃的负担。 实验结论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阅读《“胶囊小导游”胃中“奇遇记”》漫画,结合模拟实验分析、总结胃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得出结论 看来吃食物时一定要细嚼慢咽,减轻胃的负担。 刚开始揉捏觉得没什么,揉捏到第50次时感觉手真酸,可见胃的工作真辛苦。 探究新知 胃的消化作用 小块的食物通过食管运输到胃中,胃分泌了胃酸,通过胃壁肌肉的蠕动,最终让食物在胃里面从小块变成了食糜。 小贴士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进行消化的重要场所。 胃蠕动能够将食物变成食糜送入小肠。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胃像个大口袋,和我一起进来的食物都( )在这里。 2. 食物 经过口腔内牙齿咀嚼、舌头搅拌与唾液混合,吞咽进入胃后,胃壁肌肉运动会把食物磨得更细,并与 胃液充分混合形成粥一样半液体状的物质,就是(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