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40793

第3课 赏服饰知礼仪 课件(共37张PPT) 岭南美版 (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2150076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七年级,美术,初中,2024,南美,PPT
  • cover
(课件网) 赏服饰 知礼仪 传承华夏文化 弘扬民族传统 -- 岭南版美术七年级第三课 极致的中式美学 一起走进中国传统服饰与礼仪 华夏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礼仪为服饰之魂,服饰为礼仪之体, 中国传统服饰经过历代不断演变,发展出中国独特的衣冠礼仪文化。 目录 一、了解中国传统服饰 二、走进中华传统礼仪 三、创意实践大比拼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 基本形式+特点 活动一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视频中出现了哪些朝代的服饰呢?这些服饰有何特点? 活动预算 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大体分为衣裳制、深衣制和袍服制。 一、了解中国传统服饰 衣裳制: 目即把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上身着衣,下身穿裳,便于生活劳作适用性很强,是中国传统服饰体系中最古老的形制。颜色上要求“衣正色,裳间色”,又对应“天玄地黄”的自然观、人文观。 玄端 忠静服 冕服 襦 裙 袄 裙 唐 张萱《捣练图》摹本 唐初,一度流行紧身窄小的服装款式,裙子也流行高腰、束胸、贴臀、宽摆齐地的样式;到了盛唐时期,裙装逐渐由窄小到阔大;中唐以后,裙装越来越阔大,显得夸张奢华。由于裙装的博大,当时的妇女竟然发明了一种宴饮方式。园时,她们要“斗花”,比赛谁戴的鲜花更为名贵、美丽,“争攀柳带千千手,间插花枝万万头”。游玩尽兴了,她们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四周插上竹竿,再将裙子连接起来挂在竹竿上,就形成了宴席的幕帐。女士们在其中设宴聚餐,当时称之为“裙幄宴”,直到傍晚,方才收取裙装,撤席返回。 深衣制: 将衣裳分开裁剪再缝合,即上下连属,形成一个整体,包括直裾、曲裾、长衫等。大气儒雅、中正肃穆,体现出“天地人合一”的观念。 直裾深衣 曲裾深衣 朱子深衣 袍服制: 通身直裁,并无缝合处。圆领袍、衫、直裰、道袍、褙子、比鹤敞、飞鱼服等都属于这类形制。 鹤氅 襕衫 圆领袍 走进中华传统礼仪 活动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着装和礼仪要求 揖礼起源于周代以前,约有三千年历史。 把左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尾指四指并拢,两掌平叠,掌心朝内,左右拇指相扣,两手合抱,拱手为礼,以示尊重。 拱手礼又称“捧手礼”,无高低贵贱、大夫庶民之分,是一种形同现代人之间握手一样的常礼。 行礼时: 男子右手在内,左手在外; 女子左手在内,右手在外。 叉手礼是我国古代平常生活中打招呼的礼仪,始于西晋。这种行礼方式无论男女老幼都可行使,是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一种礼,以示尊敬。叉手礼多在站立时使用,尤其是回话时,常加上这种礼节动作。在唐代,叉手礼多用于平辈之间,在正式场合, 如宴会、宾主相见时,行礼者需要两手交叉,左手包着右手,表示尊重和谦虚。此外,行礼者还需要屈膝、低头,直到额头接触到地面,以表达对对方的敬意。 两手放于胸前,右手拇指上翘左手在右手上,握紧右手大拇指的同时,人小指指向右手腕。 叉手礼始于西晋。男女老幼都可行使,由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礼,以示尊敬。 两手放于胸前,右手拇指上翘左手在右手上,握紧右手大拇指的同时,人小指指向右手腕。 唐代“叉手礼” 一,姿势: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左手握住右手,左手的小指则朝上。 二,动作:双手不要摆动,保持静止,身体微微前倾,低头,直到额头接触到地面。 三,语言:行礼时,需要说一些礼貌用语,例如“拜见大人”、“恭敬不如从命”等。 四,场合:叉手礼多用于平辈之间,在正式场合,如宴会、宾主相见时,行礼者需要行叉手礼。 两手放于胸前,右手拇指上翘左手在右手上,握紧右手大拇指的同时,人小指指向右手腕。 万福礼又叫女子相见礼,寓意祈福安康,动作也是十分的典雅含蓄,是女子特有的礼仪之一。 宝黛初见 林黛玉行万福礼 古画中的万福礼 万福礼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