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43516

单元检测试卷(一)(含解析)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5-01-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4151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检测,试卷,解析,选择性,必修
  • cover
单元检测试卷(一)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4·潍坊高二下期中)龙山时代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晋南、江汉、海岱、环嵩山地区的兽面或神人面均有阔脸、臣形目和蒜头鼻等主体特征。这反映了当时(  )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形成了区域文化认同 C.已经出现公共权力 D.早期国家进一步发展 2.(2024·淮安五校联盟调研)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史墨在筮占实践中推究人事变化规律,提出“火胜金”“水胜火”之论;战国时期的邹衍以五德(金木水火土)相胜之说解释王朝更替;战国时期儒家思孟学派将“五行”赋予了伦理道德的内容。这些思想(  ) A.反映了思想分化的社会现实 B.传承了“敬德保民”的为政理念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彰显了对自然和人文关系的探索 3.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孙子反对战争,指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墨子更为博爱,提出“兼相爱,交相利”。这说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 A.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富含“仁”“爱”“和”等优秀基因 C.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 D.促使思想家重视人与自然关系 4.(2024·长春高二下期中)下表所示为被国人世代传诵的古代名言警句(部分)。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谋财,取之有道 A.蕴含了以民为本的思想特征 B.维系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统治 C.凝聚了国家统一的社会共识 D.以道德为本的民众文化认同 5.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两宋时期对传统文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 A.华夏族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 B.奠定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C.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理论思维 D.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文化的潮流 6.(2024·大连模拟)佛教刚传入中国时,被儒家批判为“无君无父”。但元朝重编的《敕修百丈清规》第一页就写着“大智寿圣禅寺主持臣僧德辉奉敕重修”,用了“臣僧”二字,而且将称颂祷拜君主的《报恩章》置于供养佛祖的《报本章》之前,代表着出家人彻底摆脱了不拜俗的戒条。这表明元朝时期(  ) A.佛教伦理中国化 B.佛教成为国教 C.佛教完成世俗化 D.佛教儒学合一 7.(2023·大理高二下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林立,南北朝的史学家竭力标榜自己所仕的王朝是华夏文化的正宗继承者,竭力贬斥竞争政权为蛮夷。这一现象反映出(  ) A.争论中蕴含着文化认同 B.儒学正统地位受冲击 C.明“夷夏之辨”的重要性 D.南北文化交流被阻断 8.(2024·武威高三上期末)1984年,《儒家伦理》教科书(小学德育选修课之一)在新加坡出版,该书前言宣称该课程不仅涉及理想、道德修养等方面,还会介绍华族(华人,占新加坡人口最多的族群)固有的道德观与文化。新加坡教育部还对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以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开展了50个学时的培训。这些做法意在(  ) A.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B.构建多元社会结构 C.厚植民族文化根基 D.抵御西方文化侵略 9.(2023·威海高二下期末)图一为北周时期鎏金银胡瓶,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具有波斯风格。图二为唐代凤头壶,工匠们把胡瓶的口沿、流、盖作成凤首,将手柄刻上龙首等中国人喜爱的纹样。这反映了(  )     图一       图二 A.佛教中国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B.中华文化因包容而发展 C.民族交融推动唐代文化进步 D.西域文化因交流而盛行 10.(2024·济南高二下期中)中华民族所推崇的“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等睦邻友好的和平思想,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中国先哲提出的有关尊重生命和保护环境的主张,构成了人类生态文明智慧的一部分。以上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