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3.2 并集 说课课件 《高教版基础模块》 contents 目录 教学内容解析 01. 教学目标设置 02. 学生学情分析 03. 教学过程分析 04. 教学策略与评价分析 05. PART 教学内容解析 01 1.3.2 并集 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内容解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与 评价分析 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内容解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与 评价分析 1.3.2 并集 并集 一般地,对于给定的集合A与集合B,由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 记作A∪B 读作“A并B”. 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内容解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与 评价分析 1.3.2 并集 求并集的方法 类型 子集求法 集合是有限数集 直接列举(重复部分只写一次) 集合是不等式集 可借助数轴求解,此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开闭性(是否包含端点) 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内容解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与 评价分析 1.3.2 并集 并集的性质 性质 图示 A 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内容解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与 评价分析 1.3.2 并集 并集的性质 性质 图示 A 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过程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与 评价分析 PART 教学目标设置 02 1.3.2 并集 教学内容解析 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过程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与 评价分析 教学内容解析 1.3.2 并集 1 知识与技能 能够准确理解并集的定义,识别并区分并集与交集的不同,能够掌握并集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和Venn图法。 2 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求出两个或多个集合的并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数学概念背后的逻辑美和结构美;在数学学习中形成清晰的逻辑思考习惯。 3 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过程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与 评价分析 教学内容解析 1.3.2 并集 并集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1 重点 理解并集与交集的区别。 2 难点 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过程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与 评价分析 教学内容解析 PART 学生学情分析 03 1.3.2 并集 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过程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与 评价分析 教学内容解析 1.3.2 并集 学生的认知情况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入了并集的概念。 这种贴近生活的例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接受抽象的数学概念。 并集的概念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特别 是与交集知识结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变得不 好掌握。 中职学生已经学习了交集的概念,这对理解 并集有很大帮助,为学习并集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过程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与 评价分析 教学内容解析 PART 教学过程分析 04 1.3.2 并集 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过程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与 评价分析 教学内容解析 1.3.2 并集 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过程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与 评价分析 教学内容解析 1.3.2 并集 一、创设情境 水果大集合 小明的妈妈准备了两个水果篮子。一个篮子里装满了苹果、香蕉和橙子,另一个篮子里则有葡萄和香蕉。妈妈对小明说:“宝贝,你看这两个篮子里的水果,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全部放在一起,然后告诉我都有哪些不同的水果呀?” 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过程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与 评价分析 教学内容解析 1.3.2 并集 一、创设情境 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场景来降低数学概念的抽象程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集的含义。这种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开始他们的学习旅程,从而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增加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过程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与 评价分析 教学内容解析 1.3.2 并集 二、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