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49718

2025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课件 第二部分 阅 读-专题三 文学作品阅读

日期:2025-02-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7705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部分,文学作品,专题,第二,中考
  • cover
(课件网) 第二部分 阅 读 中考专题集训 专题三 文学作品阅读 2025年中考语文主题训练 主题一 革命文化 一、天星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夜色深邃 杨闻宇 ①夜色与水域切近,水域分浅深,夜色有浓淡,深浅浓淡会构成层次不 同的意境———黄昏薄暮,村童挥动鞭儿,四野上牛羊归舍;月上柳梢头,荷 池静谧,鱼儿唼喋【注】;时交子夜,月晕风紧,大树枝丫间咔咔有声;黎明 前的黑暗,清凉于水,比云还浓重…… ②浩茫、静默的夜,怀有爱憎吗? ③善恶美丑之间进行长期复杂的较量,双方都要竭力利用幽玄冥邃的黑 暗。渺渺夜色像是茫茫无垠的汪洋,所有起伏运动着的湍流、波谷、旋涡, 便统统披着暗青色的夜衣,于无声之中澎湃、激荡……暗夜当前,面临崩溃 的腐朽势力会撕下伪饰,露出恶毒的嘴脸,想利用黎明前最沉重的黑暗,扑 灭、扼杀一切追求光明、向往曙色的新生力量。在夜色掩蔽下狰狞行凶,自 以为借着黑暗之水就可以抹去掌上的血迹与血腥,事实却恰恰相反。 ④秋瑾(1875—1907)黎明时分蒙难于绍兴轩亭口,亭口的柱上很快就 贴出“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的挽联,两排大字仿佛是熊熊燃烧的12 支火炬,炎炎腾腾,气势磅礴。秋瑾殒身于夜暗,那鲜血像是爆出的行将焚 尽暗夜的一粒粒烈性火种———钱塘江潮怒吼着向远方奔腾,倾注着波澜起伏 的爱国情愫。 ⑤向警予(1895—1928)被残杀后,反动派朝天鸣枪,严禁收尸。可就 在那个没有星月、烈风怒号的晚上,有人躲过匪哨,摸上刑场,将烈士遗体 送至汉阳龟山之上,安葬于古琴台对面的六角亭旁,亭角悬挂的铁马在风中 嘚嘚作响。暗夜如磐,阴冷如铁,黑云深处,却迸发出撕扯阴霾的强烈闪电。 ⑥反动派冷峻的刀锋砍不倒烈焰,凉凉的夜色更不会随那刀锋封冻人们 的灵魂。相反,却让那寒刃砍斫石头似的迸溅出灼亮的火星,这火星裹挟着 爱憎的执着、信念的坚卓,赠予“铁肩担道义”正直、勇敢的人们。 ⑦如磐暗夜,了无声息、貌似不露形色,却总是要从熹微中亮出踏向光 明的第一道台阶。 ⑧霸王退败垓下,被团团围困。“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是浩茫无际的夜色深化、强化了箫管楚 音的凄凉韵致、悲怆旋律,浇灭了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熏天气焰。 ⑨李广戍边,率百骑追逐敌方几个猎手,与匈奴数千骑突然遭遇,敌骑 不明就里,疑为诱兵,不敢妄动。李广盘马弯弓以射杀敌将,又令士卒纵骑 长卧以迷惑敌人。夜幕垂落时,敌骑惧怯益甚,竟惶惶然撤离。“虚者虚之, 疑中生疑”,倘没有广漠温柔的夜幕悄然降临,飞将军将何以收场? ⑩官渡之战中,曹操遣一支劲旅乌巢劫粮,也是趁着夜暗下视度不良, 才夺得以弱取胜的主动权。三国时代的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夷陵,是 火的气质逢着暗夜,才如虎添翼,吞灭千军万马。 白昼与暗夜,像苍鹰的两扇巨翅,正是历史赖以奋勇前行的双翼。 1927年诞生的人民军队,也总是审慎、主动地利用暗夜,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仿佛对暗夜理解得更为深刻。在革命军队里,暗夜更易于化为优 秀儿女手里神奇的武器。 1936年一个夜间,山城堡战役打响了。天黑得伸手不见掌,枪不能打, 手榴弹不能投。红军战士猛虎似的扑进敌群,上去就摸帽子,摸着是国民党 军那种帽子,挥起手榴弹就砸。激战一宵,将敌两个团全歼。智者强、勇者 胜,暗夜为果敢和顽强舞动着胜利的旗帜。 战争中,暗夜仿佛是一匹扬鬃奋蹄的黑色骏马,要驮着在艰难险阻面 前不惮于前进的革命军队,夺取胜利,去迎接曙光。 其实,在我们古老的土地上,苦苦攀登的有识之士,埋头苦干的民族 脊梁,正是具备了“夜以继日”“焚膏继晷”的奋斗精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