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音乐课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百鸟朝凤》欣赏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感受《百鸟朝凤》这首乐曲所描绘的各种鸟类的形象和欢快热烈的氛围,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通过聆听、哼唱、分析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唢呐的音色特点以及乐曲的结构、旋律变化等音乐要素,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百鸟朝凤》中不同鸟类的音乐形象,体会乐曲的欢快情绪。 - 熟悉唢呐的音色,了解乐曲的结构特点,如引子、主体旋律、模拟鸟叫的乐段等。 (二)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分辨乐曲中模拟不同鸟类叫声的音乐片段,并理解其在乐曲中的表现作用。 - 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法 4、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一段大自然中鸟儿鸣叫的音频,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倾听,然后提问:“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 教师总结:“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的歌声美妙动听。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专门描绘了百鸟朝凤的热闹场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百鸟朝凤》。” (二)乐曲介绍与唢呐认知 简单介绍《百鸟朝凤》这首乐曲:“《百鸟朝凤》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唢呐独奏曲,在我国民间流传广泛,深受人们喜爱。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和生动逼真的鸟鸣声,展现了一幅百鸟和鸣、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 - 展示唢呐的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唢呐的基本构造,包括哨子、芯子、管身和喇叭口等部分。然后播放一段唢呐演奏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唢呐的音色特点,如高亢明亮、清脆响亮等,并引导学生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唢呐的声音。 (三)分段欣赏 1.引子部分 播放《百鸟朝凤》的引子部分,引导学生安静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氛围,提问:“这段音乐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你能想象到什么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引子部分营造出的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是清晨的山林,万物渐渐苏醒。 2.主体旋律部分 接着播放主体旋律部分,让学生跟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欣赏完后,教师提问:“这段旋律的速度是怎样的?它让你联想到鸟儿们在做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主体旋律的欢快流畅,仿佛是鸟儿们在枝头欢快地跳跃、嬉戏。 3.模拟鸟叫部分 这是乐曲的精彩之处,逐段播放模拟不同鸟类叫声的乐段,如布谷鸟、喜鹊、麻雀等。每播放一段,先让学生仔细聆听,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这是哪种鸟儿在叫?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鼓励学生模仿听到的鸟叫声,感受唢呐演奏技巧的高超和音乐对自然声音的精妙模仿。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不同鸟叫音乐片段的感受和理解。 (四)完整欣赏与互动 再次完整播放《百鸟朝凤》乐曲,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可以用简单的动作或表情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如听到欢快处拍手、摆动身体,听到鸟叫时模仿鸟的动作等。 - 欣赏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教师提问:“在这首乐曲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如果让你用一幅画来表现《百鸟朝凤》,你会画些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欣赏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想象。 (五)拓展与总结 1.拓展介绍《百鸟朝凤》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让学生了解这首乐曲不仅是音乐艺术的瑰宝,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可以提及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如婚礼、庆典等,《百鸟朝凤》常常被演奏,以增添喜庆欢乐的气氛。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魅力和重要性,鼓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