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54635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日期:2025-04-2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159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以内,加法,减法,教学设计,人教
  • cover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数学 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之 100以内的加法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加法竖式,理解并应用“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的运算规则。 学生能够在遇到个位相加满十时,正确地向十位进1。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究与合作的能力。 通过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正确书写加法竖式,理解并应用“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的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个位相加满十时向十位进1的运算方法。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参观活动的情境,将抽象的加法运算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计数器等教具,通过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练习巩固法: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外出参观,但是我们要先算清楚人数,我们二年级有四个班,每个班都有2名老师带队,但是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不一样。现在,老师把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告诉大家,请大家帮老师算一算,我们一共要带多少人去参观。 (教师出示各班学生人数:二年级(1)班35人,二年级(2)班32人,二年级(3)班37人,二年级(4)班34人。) (二)探究新知 1.不进位加法 老师:我们先来看二年级(1)班,他们有35名学生,还有2名老师,那么他们一共有多少人呢? (学生回答:35+2=37) 老师:很好,现在我们要把二年级(1)班和二年级(2)班的学生人数加起来,看看他们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出示算式:35+32) 老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计算这个算式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口算不出来。) 老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3+2=5,5写在个位上;5+3=8,8写在十位上,所以35+32=67。 教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并强调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2.进位加法 老师:现在我们要来计算二年级(1)班和二年级(3)班的学生人数之和。 (教师出示算式:35+37) 老师:请大家想一想,这个算式和刚才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这个算式的个位相加会满十) 老师:很好,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计算这个算式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5+7=12,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3+3+1=7,所以35+37=72) 教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并强调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特别是个位相加满十时向十位进1的运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100以内加法算式,让学生独立计算并检验答案。 (如:23+45,56+28,19+64等) 2.情境练习 教师继续利用参观活动的情境,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如: 二年级(1)班和二年级(4)班一共有多少人? 二年级所有班级的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如果每个车可以坐50人,我们需要几辆车才能带所有人去参观? 3.开放练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