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58000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28张PPT)

日期:2024-12-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328136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统编,诸侯,28张,运动,变法
  • cover
(课件网)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 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观察图片内容,周朝王畿面积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王畿 王畿 西周时期 东周时期 说明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诸侯的势力崛起 一、观变之象 二、析变之源 三、应变之策 目录 四、因变之潮 叁 标题文字添加 此处标题文字添加此处 壹 观变之象 前476 平王东迁 齐桓霸业 吴越争霸 前510 前680 前770 观变之象 晋 韩 赵 魏 齐太公-姜子牙 齐桓公-姜小白 齐桓公-姜贷 权相田和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封田和为齐侯,田齐取代姜齐 观变之象 战国初期地图 为什么这一时期会出现诸侯纷争的现象? 贰 析变之源 析变之源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迟也。 —《吕氏春秋·审分》 井 公 私 私 私 私 私 私 私 私 井田制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弊端? 析变之源 石器 骨耜和耒耜 青铜器 特点:简陋,生产效率低 原始社会时期和西周早期的农业生产工具 析变之源 《国语》中记载,孔子有弟子 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 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牛与耕连用,说明当时用牛耕田已经是常见的现象。 析变之源 从考古发现的实际情况看,战国铁器,尤其是铁制农具的出土,更是大大超过了春秋时期。目前考古发现的战国铁器已达上千件之多,遍及全国21个省(区)的100个县(市)……,可以说覆盖了战国七雄及越、中山等国统治的区域。 ———沈长云 杨善群《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管子》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铁器牛耕的使用,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农民可以开垦的土地更多了。 析变之源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司马迁《史记》 都江堰 铁犁牛耕的使用 各国变革生产方式 水利工程的建设 生产力提高 生产关系 决定 唯物史观 出现大变革局面的 重要原因之一 农业 工商业 变法运动 燕国:乐毅改革 齐国:邹忌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赵国:赵武灵王变法 韩国:申不害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经济繁荣景象: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史记·苏秦列传》 诸侯 宗法分封制 井田制 上层建筑 决定 经济基础 士阶层 应变之策 叁 农业 工商业 变法运动 百家争鸣 诸侯 士阶层 士人建立了众多学说或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教育主张 首倡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儒家 孔子的核心思想:“仁”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 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政治主张 应变之策 整理六经 文化贡献 整理六经 万物的 本原:道 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道德经》 应变之策 流派 代表 主要政治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为政以德”,恢复礼乐制度 道家 老子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阴阳家 邹衍 王朝更迭皆因阴阳五行“相生相胜” 纵横家 苏秦 “合众弱以攻一强” 法家 韩非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应变之策 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消极出世 理想主义, 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符合统治者的需要 肆 因变之潮 因变之潮 春秋时期地图 战国初期地图 春秋时期,以五霸为首的“尊王攘夷”不断促成周边蛮夷戎狄的同化,西周时期楚国自称蛮夷,至春秋后期则以华夏自居。至战国末年诸雄已经将领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