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61546

第三单元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2-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421512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三,单元,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
  • cover
(课件网)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1.了解《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梳理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和心路历程。 2.能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3.丰富对童年的体验,消除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学习目标 鲁迅简介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怀着现实关切,创造性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文学作品。 生平经历 家庭背景: 鲁迅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祖父因科举舞弊案被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境逐渐败落。这些经历对鲁迅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育经历: 1898年,鲁迅离家去南京求学,开始接触和学习自然科学。 1902年,鲁迅考取官费留学生,去日本东京学习。最初他选择学医,但在看到日俄战争的幻灯片后,深感改变国民精神的重要性,于是弃医从文。 文学创作: 1918年5月,鲁迅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鲁迅的作品包括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代表作有《呐喊》《彷徨》《阿Q正传》《祝福》等。 社会活动: 鲁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支持学生爱国运动,曾因反动当局的通缉而被迫离开北京。 他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文科主任兼教务主任,后因“四一二”事变愤而辞职。 晚年生活: 1927年10月,鲁迅定居上海,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在上海逝世。 《朝花夕拾》 题目的字面意思是? 早晨的花朵,在傍晚的时候捡拾起来。 创作背景 社会动荡: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 个人经历: 在这样充满变动的环境下,鲁迅把目光投向了旧事,希望借旧事的回忆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他先后写下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名,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5月成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 《朝花夕拾》目录 小引 1.《狗·猫·鼠》 2.《阿长与山海经》 3.《二十四孝图》 4.《五猖会》 5.《无常》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父亲的病》 8.《琐记》 9.《藤野先生》 10.《范爱农》 《后记》 《朝花夕拾》简介 内容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先后撰写的回忆性散文的结集,共十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包括:阐述对暴虐者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专制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勾魂使者的《无常》,写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绘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 《朝花夕拾》简介 内容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先后撰写的回忆性散文的结集,共十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