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65102

最新大象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光从哪里来教案

日期:2024-12-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363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最新,大象,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
  • cover
《光从哪里来》教学教案 一、教学分析 本单元起始课着重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发光现象,区分光源与非光源,构建光源概念。通过对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剖析,深入了解人类采光与照明技术的演进历程,渗透科技史教育。此外,引导学生探究各类光源的发光方式与能量来源,助力其理解光作为一种能量形式以及不同能量形式与光能的转化关系,为后续光的传播、反射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目标 精准界定光源,即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深刻领会光是一种能量形式,且光源可将其他形式能量转化为光能从而发光。 2. 科学探究目标 精准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以及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依据不同标准对光源进行合理分类。 熟练收集人类利用光源的资料,并深入分析光源的特点。 3. 科学态度目标 对光现象研究满怀热忱,积极主动分享发现成果,秉持推测需有依据的科学态度。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充分意识到光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关键重要性及其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清晰举例说明发光物体的显著特征,准确鉴别光源与非光源物体。 透彻理解光源的分类方式,尤其是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难点 深入探究光源发光的能量转化过程,理解不同类型光源能量转化的原理与机制。 引导学生从人类采光与照明技术发展历程中,感悟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相结合。通过讲授明确基本概念,组织学生讨论激发思维碰撞,引导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情境导入 1. 教师提前准备一个不透光的盒子,里面放置一些发光小物件(如小手电筒、荧光棒等)。 教师展示盒子,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些东西,你们猜猜看,如果没有光,我们能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光在观察物体中的重要性。 然后打开教室照明开关,让学生观察盒子里的物品,再关闭开关,再次提问:“现在看不到了,那光对我们看到物体有什么作用呢?” 2. 播放一段有趣的光影魔术视频,如手影舞表演。 播放结束后,提问:“这些奇妙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光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 聚焦主题:“光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棒,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那光究竟从哪里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索的奥秘———光从哪里来。” (二)寻找发光物体大探索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寻找发光物体”竞赛活动。 提问:“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一场比赛,在规定的 3 分钟时间内,小组合作找出尽可能多的能发光的物体,写在纸上,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多又准!” 学生小组讨论并记录,教师巡视各小组并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如提醒学生观察教室周围、回忆生活场景等。 2. 小组代表分享成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找到的物体。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找到的发光物体,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教师提问:“大家找到的这些物体都真的是自己发光吗?有没有可能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发光物体的本质特征。 3. 对光源进行精准概念界定: 教师讲解:“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像刚才大家提到的萤火虫,它体内有特殊的物质能让它自己发光;篝火是燃料燃烧产生光;星光是遥远的恒星自身发出的光;闪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产生的光,它们都属于光源。” 接着提问:“那月亮、玻璃幕墙是光源吗?为什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月亮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玻璃幕墙也是反射周围的光,所以它们不是光源。” 4. 光源分类大挑战: 教师提出任务:“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是光源,现在请大家再次开动脑筋,对这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