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唱歌课《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月亮月光光》,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2. 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感和表现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童谣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月亮月光光》,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2. 教学难点 歌曲中装饰音的演唱,以及多声部合唱的配合。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欣赏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铃鼓、沙锤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播放一段宁静的月夜视频,画面中有皎洁的月亮、闪烁的星星和宁静的乡村。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月夜,你们会想到什么? 生 1:我会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 生 2:我会想到和家人一起赏月。 师:大家的想象都很丰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月夜有关的歌曲《月亮月光光》。 (二)聆听歌曲 1. 播放歌曲《月亮月光光》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2. 聆听结束后,提问学生的感受。 师:歌曲听完了,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 1:歌曲很优美,让人感觉很宁静。 生 2:我好像看到了夜晚的月亮和星星。 (三)学唱歌曲 1.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师:现在老师来唱一遍,同学们可以小声跟着唱。 2. 学习歌曲的节奏。 (1)教师出示歌曲的节奏谱,带领学生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拍打节奏。 师:我们先来一起拍拍这首歌的节奏,注意这里的切分节奏(指出切分节奏)。 生:(跟着拍打节奏) 师:谁来说说切分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中间的音长,两边的音短。 (2)让学生用“哒”字念节奏,加深对节奏的印象。 3. 学习歌曲的旋律。 (1)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旋律,学生用“呜”音哼唱。 师:我们用“呜”来哼唱旋律,注意声音要轻柔。 (2)解决歌曲中的装饰音,如倚音、波音等。 师:同学们,注意这里的装饰音(示范演唱装饰音),要唱得轻巧、自然。 生:(跟着练习装饰音) 4. 学习歌曲的歌词。 (1)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师:我们一起来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感受歌词的美。 (2)讲解歌词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师:歌词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 1:描绘了月夜的美景。 生 2: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四)合唱教学 1. 教师介绍合唱的基本知识,如声部的划分、和声的效果等。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尝试合唱,合唱可以让歌曲更加丰富动听。 2. 分声部练习。 (1)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声部,分别练习各自的声部旋律。 (2)教师在两个声部间巡视指导,纠正音准和节奏问题。 3. 两个声部合练。 (1)教师指挥,两个声部进行合唱练习。 (2)强调合唱时要注意倾听其他声部的声音,保持声音的和谐统一。 师:合唱的时候,要注意互相配合,让我们的声音融合在一起。 生:老师,我总是被另一个声部带跑。 师:不要着急,你要专注于自己声部的旋律,多练习几次就会好的。 (五)歌曲表现 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的意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那怎样能让我们的演唱更能展现出月夜的宁静和美好呢? 生 1:可以加上一些轻柔的动作。 生 2:可以用打击乐器来营造氛围。 2. 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设计。 (1)学生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如加入动作、使用打击乐器等。 (2)教师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中,给予指导和建议。 3. 学生分组展示。 (1)各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表演。 (2)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 教师评价和总结。 师:每个小组的表演都很精彩,都用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