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68173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27张ppt+ 视频)

日期:2025-01-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39次 大小:1328930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1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27张
    (课件网)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 一、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背景 一、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背景 红军凯旋 送粮食的农民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一、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内容 农业: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商业:有利于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分配: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工业: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新经济政策到底“新”在哪里? 特点: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一、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影响 意义: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苏联成立 二、苏联的工业化 列宁功绩 ①一个政党: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②一个国家:领导十月革命,建立苏俄; ③一个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④一大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发展道路。 二、苏联的工业化 斯大林时代 二、苏联的工业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内部:苏联工业基础落后; 外部:苏联受资本主义包围、威胁和封锁,战争威胁仍然存在。 背景 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行计划经济 二、苏联的工业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过程 结果 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T-34型坦克,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在第聂伯河上修建的水电站 二、苏联的工业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特点 如何看待“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评价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的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 三、农业集体化 概况 含义:农业集体化就是将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背景: 直接原因: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根本原因: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根本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直接目的:解决粮食问题 三、农业集体化 内容 方式 内容 向农庄提供贷款技术改造 建立2500多个拖拉机站 三、农业集体化 影响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农民的住宅、家禽、小家畜等一律公有化。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消极作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 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资金,推动工业化进程; 四、苏联模式 概况 背景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农业国 工业国 剥削阶级 消灭剥削 形成 苏联颁布新宪法(1936年) 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 四、苏联模式 特点 经济方面: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特点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高度集权的 政治体制 四、苏联模式 评价 积极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苏联模式 评价 消极性:没有尊重经济客观规律,苏联模式的弊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四、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合作探究: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不同?从中你有何启示? 启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