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题目:《归园田居·其一》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及创作风格,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 2.准确掌握诗中的字音、词义,流畅诵读并熟练背诵全诗。 3.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其意境,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弃之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中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2.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深入体会诗人回归田园的欣喜与对官场束缚的挣脱之感。 3.学习诗歌中白描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选择归隐田园的复杂心境,包括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 2.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如对自然、自由和本真生活的追求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引入 展示一系列田园风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金黄的麦浪、幽静的村庄、袅袅的炊烟等,引导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画面,营造出田园生活的氛围。然后提问:“在古代,有一位诗人,他远离官场,投身于这样的田园生活之中,用诗歌记录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由此引出陶渊明和他的《归园田居 其一》。 教学内容 与设计 一、知人论世 陶渊明(约 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 “五柳先生”,私谥 “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频繁、政治黑暗的时代。 曾先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官场的黑暗腐败,最终弃官归隐,躬耕田园。他的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与农村生活,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污浊官场的憎恶,开创了田园诗派,其诗风平淡自然,韵味醇厚,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生回答所学知识:青莲居士、少陵野老 二、新知讲解 不为五斗米折腰 晋朝时陶潜(字渊明)先后做过几次官,因当时吏治非常腐败,他不愿同流合污,更不愿为五斗米官俸而自取屈辱,就辞官归隐。他隐居山涧,穿粗麻布衣,自己劳作,晚年贫病交加,江州刺史檀道济请他去做官,他婉言拒绝。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最重要代表人物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古往今来,陶渊明的诗作及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田园诗自成流派、一直影响后世诗人创作的发展。陶渊明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 学生背诵所学诗文:《归园田居·其三》 三、创作背景 东晋时期,门阀制度森严,政治腐败。陶渊明怀着 “大济苍生” 的抱负踏入仕途,却发现官场充满了虚伪、欺诈与勾心斗角。他在彭泽县令任上,因不愿 “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毅然辞官归田,时年 41 岁。《归园田居 其一》便是他归隐初期所作,表达了他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的欣喜与释然,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四、整体感知 1.字音纠正:羁(jī)鸟 暧(ài)暧 墟(xū)里 樊(fán)笼 荫(yìn)后檐 拙(zhuō) 2.播放朗诵视频 3.学生展示 五、走进文本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释义: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性喜爱大自然的山水。 分析:诗人开篇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从小就与世俗格格不入,“少无” 强调了这种天性的与生俱来。“适俗韵” 指适应世俗的性情、气质,“丘山” 指代自然山水,这里不仅写出了诗人对田园的喜爱,更暗示了他对自由、本真生活的向往。此句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揭示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根本原因是其天性使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释义:错误地陷入尘世的罗网中,一离开田园就是十三年(从初仕到归隐共十三年)。 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