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第五单元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生应有两大梦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昨天,我们一起领略了雄浑壮美的壶口瀑布;今天,让我们跟随马丽华一起到祖国的大西北,到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看一看。 各拉丹冬,藏语意思为“高高尖尖的山峰”,为长江源头,神秘的雪域高原,充满未知与挑战,令人向往。 了解各拉丹冬 检查预习 1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马丽华,汉族,195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76年进藏,在西藏工作生活了27年,曾经写过10多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的纪实作品。代表作有《走过西藏》等。 2 生难字词 dài lí jīng yì léng zhòu rú lì yùn niàng qián dūn yì luǒ zhǒng shuāi yì zhài (2)词义 【黧黑】 【接踵而至】 【虔诚】 【懈怠】 【川流不息】 【蜿蜒】 【漫不经心】 形容黑。 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恭敬而有诚意。 松懈懒惰。 (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抓关键 明所至 1.听录音范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 2.通读全文,为本次旅行做一份旅行攻略图。 方法提示 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有关时间、地点和视角转换的关键词句,理清游踪。 地点转换: 草坝子上的营地 砾石堆上 沿冰河接近冰山 置身于冰窟 进入冰塔林 作者的游览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的交替,第一天驻扎在草坝子,去了冰河、砾石堆,远观冰塔林;接下来去了冰山,观看冰山;置身冰窟,观赏冰塔林。第二天依然进入冰塔林,半卧砾石堆,再去砾石堆。 时空顺序、移步换景: 3.作者如何评价自己的各拉丹冬之旅呢? 请在第4段中找出一句能代表作者对此行态度的一句话。你会怎么读这句话? 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 各拉丹冬的景美 为什么说它值得? 品语言 赏所见 1.本文的写景主要集中在第5、6、11段,朗读这些段落,找出描绘所见之景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值得你走上一遭。 (1)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本句是远观各拉丹冬的气势,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统领”和“劲旅”两个词将各拉丹冬拟人化,并将各拉丹冬比喻成白色金字塔,雪山群比喻成队伍,表现了各拉丹冬的气势雄伟之美。 拟人化 (2)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 本句描写的是冰山,以冰山图案为主要描写对象,将冰山比作“屏风”,图案的随意性强,抓住了冰山“精雕细刻”和“随意”的特点。 (3)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冰体形态”是本句的描写对象,“漂亮”是关键词,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将“冰的流苏”比作“长发披肩”,表现冰体的形态多样之美。 2.品味下列语句,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第5段) 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自然创造了各拉丹冬的美。 (2)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 (第10段) 此句写出了冰河上风的猛烈巨大。 (3)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第11段) 此句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阳光和风”经年累月,持续不断地将冰窟装饰成琼瑶仙境,又含蓄地表现出冰塔林的悠久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