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74261

24 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

日期:2024-12-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18262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过零丁洋》 导入新课 爱国,是诗歌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检查预习 1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他的作品大都洋溢着爱国激情和忠贞气节,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后不幸被俘,屡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最后从容就义。代表作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写作背景 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抗击元军,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军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固守崖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1 liáo 点击音频播放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遭逢 指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 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指战争。干和戈本是两种兵器 寥落 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 译文:自幼刻苦研读经书,方才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抗元战争已进行了四年,战事逐渐消歇。 干戈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山河 代指国家。 风飘絮 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 雨打萍 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译文: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身同样安危不定,如雨打浮萍时起时沉。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 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零丁 孤苦无依的样子。 译文:在惶恐滩头诉说对国事的惶恐,(如今)行经零丁洋感叹自己孤苦无依。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这里指史册 译文: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诚忠心永垂史册。 赏析感悟 一个“零丁”牵出文天祥的惶恐路,更道出了文天祥的零丁情,究竟是怎样的惶恐路,又是怎样的零丁情呢?在这首诗中文天祥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首联:回顾个人和国家两件大事 文天祥是个饱读诗书的人,参加科举,进而踏入仕途。他与元军苦战四年,并未能挽救南宋灭亡的命运。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诗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颈联:前一句是追忆过去, 后一句是慨叹眼前 诗人将地名与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巧妙地用在诗句当中,仿佛这两个地方就是诗人的写照,也有了与诗人一样的感情。用语双关。“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巧妙运用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语,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尾联: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之情,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最后两句由悲而壮、由郁而扬,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英雄气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悲伤,悲痛, 悲愤,悲壮, 舍生取义 总 结 作者的情感 拓展延伸 了解了文天祥的惶恐路和零丁情,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不禁为之动容。 示例:在“零丁”中我感受到国破家亡的文天祥就像风中的柳絮,四下飘散,没有归依。 仿照示例进行仿写 在“零丁”中我感受到国破家亡的文天祥就像 。 水中的浮萍,随波逐流,漂无所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