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75476

20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2-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208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 cover
六上20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该课文以清新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位81岁的山野老农在恶劣自然环境下,坚持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感人故事。文章通过生动的细节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老人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生的美好愿景。教材通过此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学情分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综合阅读能 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 因为孩子们都是建昌人,对晋西北恶劣的环境无法想象与体会。因此,课前要安排学生认真收集资料,了解晋西北恶劣的环境及植树造林的好处。课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做适当补充,使教学达到实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3.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教学重点: 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国的晋西北,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许多的村庄,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那金黄的沙土成了此地人们心中隐隐的痛。 那怎样才能阻止可怕的局面发生呢?唯有植树造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一篇为改变环境,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植树造林,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的81岁高龄的老人的故事。(板书课题:青山不老,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填写信息,学习字词 1.介绍作者。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主要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2.初读课文,填写信息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完善下面的信息卡片。 (2)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并填写信息卡片。 采访地点 晋西北的一条山沟 采访对象 山野老农 性别 男 年龄 81岁 外貌特征 瘦小 感人事迹 他用十五年的时间,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护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3)汇报交流,学生指出在哪里找到的。 师提示:你找到了文中的关键语句。 (3)了解主要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结合刚才提取的信息,你可以采用人物+事件的方式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预设:本文主要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护一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三.结合“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这样的课文,我们要关注学习导语(出示略读导语)。在预习的时候你关注了吗,请你说说学习导语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预设1:学习任务一: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学习任务二: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学习任务三: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四、深入学习本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1.单元导语页上,还有提示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阅读策略,你找到了吗? 预设: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运用这样的方法,一起走进文本。请在文中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2.教师巡视指导后学生汇报。 (一)任务一 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汇报交流 (1)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第4小节: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你从哪些字词读到了奇迹?引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