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复习讲义(讲义)六年级数学上册 (结构导图+素养目标+知识梳理+易错集锦+典例精讲+专项精练) (高清导图,放大更清晰。) 一、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空间观念: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物,形成对物体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直观认识。 2、培养观察与推理能力: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推理出物体的三维结构,并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3、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制作和绘制物体的三视图,理解三视图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三视图:学生能够理解并识别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2、掌握基本观察方法: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描述观察到的形状特征。 3、学会绘制三视图: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物体绘制出准确的三视图。 4、应用与拓展:学生能够将观察物体的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如设计简单的立体模型。 1.要想画出观察到的图形,必须学会想象,建立空间观念,或者把图形分成几部分来逐一画出; 2.根据给定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时,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进行验证。 观察范围随着观测点的变化而变化,观测点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测点越低,观察到的范围越小。 1、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的方法: (1)假设自己在拍摄地点,根据照片中的景物的特点,想一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 (2)借助实物模拟,观察并得出结论。 2、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时,可以假设自己在拍摄地点,根据照片中景物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 误区点拨: (1)不能正确判断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 (2)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时,可以假设自己处于拍摄地点,根据图中景物的特点,想想能看到什么。 【典例精讲1】(23-24六年级上·辽宁·课后作业)如果再添2个小正方体,要使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答案】10种 【分析】要使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摆成2层的有6种摆法,摆成3层的有4种摆法,如下图所示: 【详解】由分析可得: 要使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摆成2层的有6种摆法,摆成3层的有4种摆法。 6+4=10(种) 答:一共有10种摆法。 【典例精讲2】(23-24六年级上·辽宁·单元测试)一个建筑物模型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从它的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如下图所示。那么,该模型共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成? 【答案】9个 【分析】从上面看,可以知道最底层有5个正方体,3列3行,从前往后依次为2、2、1,从左往右也是2、2、1;从正面和右面看,可知该模型一共有3层,从正面看,第二层中间一列没有,第一、三列各有一个,从右面看,一共有三个,三行各有一个,可知中间一层最左边一列有2个,所以中间一层一共有3个;从正面和前面看可知,第三层只有一个,偏右。据此把每层的个数加起来即可解答。 【详解】5+3+1 =8+1 =9(个) 答:该模型共由9个小正方体拼成。 【典例精讲3】(23-24六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如图,在A处看到的树的棵数比B处多几棵?先画图,再计算。 【答案】 图见详解 1棵 【分析】从A、B不同方向观察,视线范围不同,如图所示,在A处看到树的棵数比B处多的棵数等于在A处看到树的棵数减去在B处看到树的棵数。据此解答。 【详解】 (棵) 答:在A处看到的树的棵数比B处多1棵。 学校:_____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应用题 1. 如下图,按要求画一画并回答。 (1)请画出小花在A处时看到墙外地面上离墙最近的点。 (2)在点B处观察的小鹏能看到墙外的小猫吗?为什么? 2. 如图,广场在A点安装了一个360°的监控摄像头,有一只小猫趴在花坛附近的B点。 (1)在图中画出摄像头不能监视到的区域。 (2)这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