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75881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填空题篇四大题型)单元复习讲义(结构导图+素养目标+知识梳理+易错集锦+典例精讲+专项精练)-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学生版+解析)

日期:2025-04-2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69次 大小:25066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第三,典例,精讲,专项,精练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复习讲义(讲义)六年级数学上册 (结构导图+素养目标+知识梳理+易错集锦+典例精讲+专项精练) (高清导图,放大更清晰。) 一、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空间观念: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物,形成对物体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直观认识。 2、培养观察与推理能力: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推理出物体的三维结构,并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3、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制作和绘制物体的三视图,理解三视图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三视图:学生能够理解并识别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2、掌握基本观察方法: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描述观察到的形状特征。 3、学会绘制三视图: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物体绘制出准确的三视图。 4、应用与拓展:学生能够将观察物体的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如设计简单的立体模型。 1.要想画出观察到的图形,必须学会想象,建立空间观念,或者把图形分成几部分来逐一画出; 2.根据给定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时,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进行验证。 观察范围随着观测点的变化而变化,观测点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测点越低,观察到的范围越小。 1、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的方法: (1)假设自己在拍摄地点,根据照片中的景物的特点,想一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 (2)借助实物模拟,观察并得出结论。 2、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时,可以假设自己在拍摄地点,根据照片中景物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 误区点拨: (1)不能正确判断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 (2)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时,可以假设自己处于拍摄地点,根据图中景物的特点,想想能看到什么。 【典例精讲1】(23-24六年级上·辽宁·期末)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摆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 )个小正方体。 【答案】 5 7 【分析】根据从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来确定摆这个立体图形所需小正方体的最少和最多数量,据此解答。 【详解】从上面看,底层需要摆4个小正方体。从左面看,上层后排靠左再摆1个小正方体,这样就能满足给出的视图条件,所以最少需要小正方体:4+1=5(个)。 从上面看,底层依旧摆4个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上层后排可以摆满3个小正方体,这样能得到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所以最多需要个小正方体:4+3=7(个)。 因此摆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5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7个小正方体。 【典例精讲2】(23-24六年级上·陕西铜川·期末)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要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最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 )个小正方体。 【答案】 5 6 【分析】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可以确定底层个数和摆放位置;根据从左面看到的形状,可以确定这个立体图形有2层,上层最少1个小正方体,根据遮挡关系,上层最多2个小正方体。 【详解】如图、,最少需要5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6个小正方体。 【典例精讲3】(23-24六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人站得越高,观察的范围越( )。人离窗户越远,看到窗外的范围就越( )。 【答案】 大 小 【分析】视觉盲点的问题,如果视线与一个屏障相平行,就看不到这一屏障之后的的物体,想要看得到,则必须高于此屏障,站得越高,越能超过屏障,因此,站得越高,看到的范围就越大。人离窗户越远,视线被窗户限制,看到窗外的范围就越小。 【详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人站得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人离窗户越远,看到窗外的范围就越小。 【典例精讲4】(22-23六年级上·甘肃白银·期末)下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