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程名称 一师一优课 高中历史 高一上学期 研修组 平度九中历史组 主讲教师 平度市第九中学 陈霞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单元主题: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唐室之乱极于五代, 而天祚有宋。 太祖皇帝顺天人之心, 兵不血韧、市不易肆 而天下定。 ———范祖禹《唐鉴》 北宋 ·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节选 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壹 —由武转文,加强集权 制度之变 【思考1】燕云十六州的失去对宋朝有何影响? 【思考2】燕云十六州的获得对契丹有何影响? 辽 宋 燕云十六州之得失 经济上获得农业发展的基础;战略上占据“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形。 失去了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天然防线,华北平原无险可守,受到威胁。 地理特征 1. 气候土壤条件适合发展农业; 2. 地势北高南低,是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 3. 建有重要的防御工事,如长城 外部:边境危机 任务一:归纳北宋初年面临的统治问题 国策 具体措施 效果 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枢密院、中书门下二府分权;度使虚衔化;文臣任知州,增设通判制约;四监司强化地方监察;兴科举,倡文治,崇文抑武,营造士大夫政治局面 中央三司掌财政权;地方诸路转运使统财政,赋税上缴朝廷 强化中央禁军,定期更换驻地;枢密院调兵,三衙统兵,皇帝总揽于其上 任务二:检索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合作学习】结合教材第一子目,宋初统治者如何进行中央集权的重建与强化的? 解决“武将势大”问题 根据材料概括统治者在任人原则、持有权力、将兵关系等角度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解决“地方权重”问题 结合唐朝的“道”与宋朝的“路”之别,思考宋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有何新变化? 解决“皇威动摇”问题 对比唐朝,聚焦枢密院、御前会议、知谏院的职能,思考宋朝中央官制有何新变化 任人原则 以才庸无谋,忠实易制为原则 持有权力 严格限制将帅权力;分割兵权(握兵权、调兵权和统兵权),武将不再掌握全部兵权 将兵关系 不派三衙高级将领领兵出征;频繁的调任使禁军将帅身边再无心腹亲兵 【第一组】据材料概括统治者在任人原则、持有权力、将兵关系等角度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地方 中央 地方 强干弱枝 ———整理自张其凡:《两宋历史文化概论》 唐朝的“道” 宋朝的“路” 异 “道”原为州县之上的监察区;节度使掌实权后“道”渐变为节度使辖区。 “路”与州、县之间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州有直接上奏权。 “道”设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唐中后期节度使成为诸道的实际“一把手”。 “路”不设统一的领导机构,没有如“节度使”一般的“一把手”。 “道”变成节度使辖区后,节度使掌握了辖地的实权。 任职官员只能过问军政,而不掌握实际的调兵权与用兵权。 同 都是朝廷派出的地方管理机构 中央 路 府、州、军、监 县 提点刑狱司(宪司) 提举常平司(仓司) 转运使司(漕司) 知州(或知府等) 通判 知县(或县令) 安抚使司(帅司) 【第二组】对比唐朝的“道”与宋朝的“路”之别,思考宋代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有何新变化? 地方权力受限,预防动乱,巩固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 【第三组】对比唐朝中央官制,聚焦“枢密院、御前会议、知谏院”的职能,思考宋朝中央官制有何新变化? 皇帝 御前会议 三司使 中书门下 (政事堂) 参知政事 同平章事 枢密院 枢密使 枢密副使 御史中丞 知谏院 台谏 财政 行政 军政 监察 三司(盐铁、度支、户部) 权力分割,扩大官僚队伍,践行崇文方针,强化君主专制 国策 具体措施 效果 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枢密院、中书门下二府分权;度使虚衔化;文臣任知州,增设通判制约;四监司强化地方监察;兴科举,倡文治,崇文抑武,营造士大夫政治局面 中央三司掌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