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77268

24《愚公移山》课件

日期:2024-12-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39879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愚公移山,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 24 愚公移山 素养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寓言的特点,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古代劳动人民渴望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培养坚毅的品格和敢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 学法指引 如何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 1.从正面描写分析人物。从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的语句着手。 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情感或景物烘托来分析。 3.从评价性句子分析人物。从文中找出评价人物的句子,特别是作者的评论性语句,据此进行分析。 4.通过剖析事件分析人物。仔细阅读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然后进行分析。 1.作品简介   课文《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中有寓言故事百余则,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旧说该书为列子所著,今人多怀疑是魏晋人伪托。 2.背景简介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战国诸子阐明各自政治观点、学术思想的有力武器。《列子》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 1.自读课文,完成结构图。 愚公 移山 故事背景———两座大山挡路 决心移山 移山的原因:①_____ 移山的好处:②_____ 他人的态度 ③_____ ④_____ ⑤_____ 移山的困难:⑥_____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 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 移山 针锋相对 智叟反对:⑦_____ _____ 愚公坚持:⑧_____ 移山结果 操蛇之神:⑨_____ 天帝:⑩_____ 无陇 断焉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惧其不已也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2.从全文来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 _____ 不愚。因为从全文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尽管凭他个人的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 第一课时 听课文朗读,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万仞( ) 汝( ) 魁( )父 荷( )担 箕( )畚( ) 孀( )妻 始龀( ) 智叟( ) 曾( )不若 亡( )以应 一厝( ) 陇( )断 穷匮( ) rèn r kuí hè jī b n shuāng chèn s u zēng wú cuò l ng kuì 检查预习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方圆 长度单位,七、八尺为一仞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整体感知 1.解释重点字词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 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将近 面对 苦于 绕远,曲折 河南省王屋山下 愚公移山的雕塑像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险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商量 险峻的大山 一直 全部 南岸 赞成 就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 纷纷地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 提出疑问 凭借 连……都 削减 把……怎么样 况且 哪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放置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纷纷 之于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