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15 白杨礼赞 素养目标 1.利用语言标志(反复出现的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学习文中象征、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以及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实、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 学法指引 象征的表现手法 1.概念: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 2.作用:使抽象的事理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达,增强文章表现力;深入浅出地表明精深的意蕴,激发悠远的情思,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3.答题格式:用……(象征体)象征……(本体),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1.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2.背景简介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1940年5月,茅盾受朱德总司令邀请前往延安讲学,在此期间,茅盾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皖南事变后,茅盾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讴歌北方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1.自读课文,完成结构图。 白杨 礼赞 生长环境 色彩:黄绿错综 面积:①_____ 地势:②_____ 雄壮伟大(景美) 礼赞: 不平凡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白杨 礼赞 外在形态 干:笔直 正直 枝:③_____ ⑥_____ 叶:④_____ ⑦_____ 皮:⑤_____ 朴质 (形美) 内在气质 倔强挺立 ⑧_____ ⑨_____ 积极向上(神美) 礼赞: 不平凡 紧紧靠拢 向上 光滑(淡青) 团结 进取 向上发展 不折不挠 2.文章开篇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_____ 文章开篇描写了高原“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黄绿错综”的雄壮景象。交代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渲染了一种“不平凡”的氛围,为下文白杨树出场铺垫、蓄势。 第一课时 解读题目 何为“礼赞”? 崇敬和赞美 为何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 因为白杨树的不平凡 正字正音 大毡子 外壳 锤炼 主宰 倦怠 虬枝 婆娑 楠木 秀颀 潜滋暗长 旁逸斜出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恹恹欲睡 纵横决荡 刹那 参天 晕圈 倔强 zhān ké zǎi dài qiú pósuō nán qí qián yì yín dǐ yān héng chà cān yùn juéjiàng liàn 1.朗读课文,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开篇点题 过渡(4、6段) 点明主题 首尾呼应,再次点题 初读课文 2.作者为什么赞美白杨树?从“那”到“这”,从“赞美”到“高声赞美”说明什么? 因为白杨树“不平凡”。 “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的基础,也是结构文章的线索。 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不仅赞美还有崇敬。 第一部分(1) 直抒胸臆,点明题旨。 第二部分(2—4) 展示背景,突出主体。 第三部分(5、6) 具体描绘,倾情赞美。 第四部分(7、8) 揭象征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9) 对比照应,深化中心。 3.再读课文,划分层次。 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有哪些相似点。 5、6段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 7、8段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研读探究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和内在气质 它的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