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77281

14《背影》课件

日期:2024-12-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24947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背影,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14 背 影 素养目标 1.感知父亲的形象,把握以“背影”为中心叙事的妙处,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2.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3.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学法 指引 文章线索的分类及作用 1.概念: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一篇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语、句子等,也可能是一件东西或一种感情。 2.分类:以事情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变化为线索;以空间方位的变化或地点转换为线索;以人物或人物特征为线索;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以某一具体(或: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以人物情感变化为线索。(注意:有时文章中可能会有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明线指从文章的文字表面就能明显看见的、贯穿始终的线索;暗线是隐藏在情节发展内部的线索,需要从文章中分析得来。) 3.作用:①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脉络分明。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③使行文富于变化。④突出文章中心或烘托人物形象。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春》《背影》等。 2.背景简介   1917年冬,朱自清的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也在同年被解除公职。作者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办完丧事,父子同行到南京,父亲送他上火车北去。那年朱自清20岁,在那特定的场合下,父亲对他的关怀、体贴、爱护,使他极为感动,且经久不忘。1925年,朱自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 1.自读课文,完成结构图。 背影 开篇点题———怀念背影     第一次流泪:悲伤 望父买橘———_____背影   第二次流泪:②_____ 父子分别———_____背影   第三次流泪:④_____ 结尾思念———_____背影   第四次流泪:⑥_____ 刻画 感动/感激 惜别/离别 不舍/惆怅 再现 伤心/心酸/思念 2.在送行的过程中,父亲为“我”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 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儿子上车;选定并铺好座位;叮嘱儿子;嘱托茶房;为儿子买橘子。 第一课时 本文主要写了父子车站送别。 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挚爱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父子车站送别。 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挚爱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四次写到“背影”。 2.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各在什么地方?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 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第三次:在车站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1 背影 (想念父亲) 每一次“背影”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2 背影 (望父买橘) 3 背影 (父子分手) 4 背影 (别后怀念) 难忘 凝望 惜别 思念 点题 刻画 惜别 回忆 (进入回忆) 回忆部分 (回忆结束) 倒叙 文中第2、3段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课文2、3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状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做铺垫。 问题探究 二、 精读课文,细品情感 1. 作者是如何详细描绘父亲买橘时的背影的?从这背影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   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