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80620

第5课时-司马光-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2024-12-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889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5课时,司马光,教学设计,方案
  • cover
《司马光》 一、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部编版小学教材遇到的第一篇文言文,主要讲了司马光破瓮救人的故事。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裁,它用词简洁、句式特殊、内涵丰富。寥寥数 就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文中人物众多,像“群儿 ”、“一儿”、“众”、“光”,物却只有“瓮”一件,他们的组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同时“光”的勇敢和冷静,“众”的胆小和惊慌在文中对比明显,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并不陌生,但文言文版却是第一次遇到,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初遇,先读熟它是必要的;其次是掌握学习方法,课文虽短,但是“注释 ”和“插图”一应俱全,而“看注释 ”和“看插图”这两大学习方法是学生理解这篇文言文的“钥匙 ”。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读和复现认识“司、跌”等 5 个生字,会观察“庭 ”的易错点,并正确书写。 2.通过教师范读和借助停顿,有节奏、有趣味地朗读课文,运用看注释和看插图等方法,大致讲清楚课文故事。 3.抓住“群儿戏于庭”和“光持石击瓮破之”,了解文言文状语后置的特点以及“之”字的妙用,感受文言文独特的魅力。 4.借助人物背诵全文,结合故事的后续理解这个故事的意义。 四、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教师范读和借助停顿,有节奏、有趣味地朗读课文,运用看注释和看插图等方法,大致讲清楚课文故事。 难点:通过读好关键语句和联读等方式与现代文的不同点,感受文言文独特魅力。 五、教学准备 课件、板贴 六、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看图猜故事 依次出示三幅图片(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凿壁偷光) 学生抢答说故事名称。 3.发现共同点:三个都是古代的儿童故事。 【设计意图】利用小游戏激发学习兴趣,看图回忆旧知,顺势引题,也为结尾拓 学做铺垫。 导入:明晰历史,挑战学习 1.知历史:通过看注释知道这篇文章选自 700 多年前的一本书———《宋史》,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流传到现在至少已经有———700 多年了。 2.挑战学:今天要就要来学习 700 多年前的故事。文言文,有难度,敢不敢来挑战一下 【设计意图】教师以身作则初步渗透“看注释”的学习方法,同时营造历史 的距离感,鼓励学生挑战学习,再次激发学习兴趣。 板块一:书声琅琅,读好古文 学习活动一: (1) 自由读课文,至少读 3 遍。 (2)用“ . ”划出文中出现的人物。 出示第一组词:登瓮 击瓮 (1)指名读词语,读准“瓮 ”的后鼻音 (2)放进句子(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指名读。 (3)范读(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停顿,指名读,齐读。 2.出示第二组词:弃去、持石、水迸 (1)小老师带读词语 (2)其中两个词语放入句子中读。 第一步:指名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 放入停顿(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指名读,齐读。 课文中最难道两个句子大家都会读了,老师相信整篇文章对你们来说一定没啥问 题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 【设计意图】分类识词,逐句读好,逐步读好,最后读全文,环环相扣,层 层深入,提高课堂效率。 板块二:习得方法,读懂古文 1.认识瓮,学方法(在司马光家的庭院里有一个东西叫做瓮,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现在请孩子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线索,来判断下这幅图,它到底是不是瓮?) 学习活动二: 看课文 102 页,判断这是不是瓮。 (1)解决问题,发现方法: 方法一:看注释 方法二:看插图 通过这两种方法看来,这千真万确就是瓮啦。 (2)拓展瓮,朗读和积累新“瓮” 用途广泛(在古代瓮的用途很广泛):装水的瓮叫水瓮、米瓮、油瓮、酒瓮 我们的瓮还爱跑到成语故事中:像这幅图表示把一个东西困在那里,就可以很容 易把它抓住就叫瓮中捉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请君入瓮。 2.看插图,认人物 (1)校对人物:瓮的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