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80724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 课件(共51张PPT)

日期:2025-02-1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161888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 cover
(课件网) 人文主题:家国情怀 21、古诗三首 战争有什么 危害? 流离失所 伤亡无数 环境危害 出塞 边塞诗、军旅诗 到边塞戌守边关 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我会认 出塞 秦王 长征 将领 豪杰 sài qín zhēnɡ jiànɡ jié sāi( ) jiānɡ( ) 耳塞、塞车 将军、将来 sè( ) 堵塞 qiānɡ( ) 将进酒 出塞 边塞 秦王 秦国 长征 出征 歌词 词语 悲催 催促 喝醉 醉酒 杰出 豪杰 亦然 亦可 英雄 雄伟 一项 项目 古代的边关战乱频繁,戍边的将士们常年征战在外,不得回乡,面对这样的境况,你会说点什么?看看诗人王昌龄发出的慨叹吧! 出塞 出征到塞外 解诗题 边塞诗 1.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2.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试着划分节奏。 初读古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1.借助注释、典故、査字典等方式了解古诗大意。 2.在空白处批注你对诗句的理解。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汉时的明月 秦汉时的边关 互文 手法 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 实则是由上下文意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 知诗意 知诗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边关。 诗意: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但是无数离家万里,外出征战的将士还没能回来。 表达诗人对守卫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无比哀叹和同情。 长途旅行;长途出征。 返回。 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意:只要还有英勇善战的将领,绝不会使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南下度过阴山。 知诗意 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只要 令,使。 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给你什么感受? 诗人希望朝廷能启用良将,平定边患,人民生活安定。 诗人借助对骁勇善战的将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朝廷任用良将,巩固边关,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愿望。 全诗意思: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但是无数离家万里,外出征战的将士还没能回来。只要还有英勇善战的将领,绝不会使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南下度过阴山。 知诗意 悟诗情 理解整首诗后,来谈谈整首诗在你眼前浮现出什么画面 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古诗大都要写明月和边关,“明月、边关”已经成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生活中两个典型的景物。 悟诗情 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与亲人团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不能 想象: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人在做什么呢? 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 _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 _____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 _____ 万里长征儿未还。 万里长征夫未还。 万里长征父未还。 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自秦汉以来,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未能回还。 《出塞》通过描写边关将士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 反应出戍边将士 、 的心情。 思念家乡 渴望和平 朗读情感 前两句:读出悲凉之感; 后两句:读出渴望之情。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