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81469

第18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4-12-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159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教学设计,2024-2025
  • cover
九上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九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杂文,也是一篇驳论文。“九一八”事变后三年,部分中国人对抗日前途持悲观论调,他们哀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鲁迅用简洁犀利的语言有力地批驳了这种消极言论,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和抗日斗志。 学习本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心。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良好,不过少有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议论文的阅读方法,然而这是第一次接触驳论文。文章论证简洁有力,缺少具体事例,他们不一定能准确把握论证思路。而且,文章一些字词有特殊含义,学生不太容易准确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论证思路。 2.通过课堂活动,学会调动知识积累,论证“我们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的观点。 3.感受“中国脊梁”们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课堂活动,学会调动知识积累,论证“我们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的观点。 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论证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设置问答,回顾第一课时要点,有如下设问: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是为了反驳什么观点? 2、快速回忆文章要点,回答问题。直入主题。 二、回顾论证思路 1、请学生说出文章的论证思路。 明确:作者先提出了敌方的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接着用“他信力”驳自信力的问题。 接着抓住敌方的论点“中国人”指出,敌人说的是所有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其实是他信力,自欺的只是部分中国人,敌人在以偏概全,最后明确提出,我们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完成了完整的批驳过程。(板书) 敌方:(全体)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反驳:(部分人,反动派)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自欺力。 立论: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另一部分人)在 三、议一议,学论证方法 1.驳论文一般是先驳错误的观点,又提出了自己新的观点。这节课,我们重点关注作者新的论点部分。请大家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新观点的。 预设: 作者用了举例论证,他列举了中国有埋头苦干,拼命硬干,舍身求法,为民请命的人,他们就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脊梁。 2.作者采用举例论证,只是列举了这些人身上典型的精神,他们代表不同类型的人,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预设:都有优秀的美好品质,是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好儿女。他们是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3. 只有这四类人,才能算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预设:具有优良的品质,能为国家发展做积极贡献的都算,比如积极创新的科学家,恪尽职守的军人,都可以算是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4. 作者在文中举例这四类人物时还没有具体事例,请你用具体的人和事例补充,细化鲁迅的论证。 预设:林则徐虎门销烟,他拼命硬干,对抗英国的鸦片走私。或者:袁隆平,埋头苦干,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吃不抱饭的问题。甚至是为全世界做了贡献。 5.本段除了举例论证,还有什么论证方法? 预设:“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是比喻论证。“脊梁”有支撑人站起来的作用。作者把促进中国发展进步的,具有支柱作用的重要人物,称作是“脊梁”。证明了这类脊梁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 6.这个比喻包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预设:赞美,是对不失自信力的中国人的赞美。 请同学们看屏幕,读出赞美之情。 (屏幕PPT显示如下内容)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小结:脊梁值得我们称赞,他们是最有自信力的中国人,让中国在危机时刻不倒下。 四、写一写,练论证方法 21世纪的今天,国际上还有人质疑我们的自信力。 我们来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