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人谈读书 24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第一课时 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朗读指导 “知”同“智”,智慧。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朗读指导 “识”:记住,读音zhì。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朗读指导 古文中,“而”前面一般是需要断句的。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朗读指导 古文中“亦”“岂”前面一般是需要断句的。 口到 眼到 最重要的是哪一方面?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三到 心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释:聪明且喜欢学习,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羞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从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从不感到疲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解释:我曾经说过,读书要做到三点:心思集中、眼睛注视、口中诵读。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解释:如果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都不专心,只是随便地读,这样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解释:这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心思要集中。如果心思已经集中了,眼睛和嘴巴难道还会不到位吗?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再读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你还知道其他名人谈到的读书方法吗?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有感情地大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指善于动脑筋,勤思考,多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