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86719

西师大六上8.1《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49642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教学设计,整体,单元,教案,师大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可能性》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可能性》单元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第三学段“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是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简单的随机现象,感受并定性描述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感悟数据的随机性,形成数据意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及其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在实际情境中,对一些简单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列举生活中的随机现象,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判断简单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能根据数据提供的信息,判断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本单元将继续学习可能性。 本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学习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够准确判断可能性的大小,通过实践操作,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其中,例1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根据统计结果,感受“可能性有大小”,例2通过“转动转盘”游戏,感受到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第二部分主要学习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正确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能列举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其中,例3通过“抽卡片”游戏,让学生明白在抽卡片中,抽到每一张卡片的可能性都有,例4通过“抽牌”游戏,让学生学会对“可能性大小作定性描述”。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础的计数、概率和统计知识,对于“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对于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来得出结论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掌握。由于六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直观、具体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学生对不确定事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运用。 二、单元目标拟定 1.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够准确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2.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正确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能列举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知道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定性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2.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事件。 (二)教学难点 1.能列举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能准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通过对现实世界中基本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观察,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及其现实背景;能够在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中发现基本的数学研究对象及其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简单的联系与规律。”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om 1.教材在编排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生活中对于不确定性现象和可能性的经验和体验。通过摸球、摸牌旋转转盘等活动,不仅唤醒了学生的体验,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材在编排上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