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86734

1.2 动能及动能定理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12-22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1678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能及,动能,定理,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理解动能的定义和应用功能定理解决问题。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上基础上进行一同步学习功与能转化的定量关系。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二》(人民教育-出卷网-出版)第七章,第七节本节教材目的在于理解动能定理的精髓,是进一步理解功能关系的重要支撑。 三、教材编写思路: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再以一个实例引入主题,进而推动动能的表达式于动能定理,然后通过实例进一步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材特点: 要求学生熟悉对动能表达式的推导; 注重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要求学生对研究对象与过程的选取分析能力。 注重学运动学知识应用和动能定理的区别。 五、教材处理: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对后面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重要的启示和铺垫作用,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得出解决动能的相关因素,质量与速度。再熟悉的物理情景进行演示实验(测量重力加速速度时做过的实验)研究功与能量的定量关系(推理、演绎归纳),最后巩固动能定理。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兴趣:高一学生必经过必修一的物理学习,特别是对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对物理规律解释自然现象表示深深地叹服,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节课通过实验明确了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对功与能的关系有初步的理解,如重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重力势能,弹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弹性势能等。 3.学生的认识特点:高中生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定性到定量,学生自己推理、归纳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分析、创新能力有待训练加强。 教学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 2.知道动能定理物理意义,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3.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4.渗透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待科学实验严谨认真的态度,通过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的推导演绎、理解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敢于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动能的概念 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策略 本节课在教学的思想指导思想上,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课程进行中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同时获得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综合应用实验、演示、讲述、讲授、讨论演绎推导等多种方法,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探究的质量,重在理解,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使一些无法观察,表现的物理情景得以直观呈现,加深感性认识和理解理性理解。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多进行观察思考、利用数学知识演绎推导,分析概括,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学媒体 铁架台,打点计时器,纸袋,重物,毫米刻度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思想 教学媒体 播放视频(1分钟) (播放视频) 提问: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你能得出那些物理观点? 观察思考并回答: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也就是改变物体的动能。 激发认知需要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 新课教学(3分钟) 我们今天先推导动能的表达式,再来探究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 引入课题。 (3分钟) 提问:上节实验课我们推出做工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则动能很可能包含这个音字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推导吗? 思考并回答,通过实验测量工的数值再进行数据处理来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 提出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5分钟) 提问: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