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名文。 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 黄鹤楼 崔颢 黄鹤楼历史沿革 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主孙权下令“城江夏山”, 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池。当时,孙权的 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长江天险的防守对东 吴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的情况,在修建武昌城 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鹄矶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望楼。 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 楼是1985年重建的。 黄鹤楼名字的由来 传说费祎登仙后,常乘黄 鹤于此憩息,故名黄鹤楼。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能够准确、有感情地背诵并 默写全诗。 2.掌握悠悠、历历、萋萋等词的意思,积累诗中名句。 3.品味本诗的语言特色,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 4.体会诗人抒发的吊古伤今、思念家乡的情感,深入理解 诗歌主旨。 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开 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 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 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 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作者简介 ①句式固定,律诗要求字数一致,每句五字或七字,简称“五律” 或“七律”。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 联、颔联、颈联、尾联。 ②押韵严格,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通常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③讲究平仄,每句中用字平仄间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④要求对仗,每首律诗颔联、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 不对。每一对仗联要求句式相同,词性相同,平仄相对。 【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 诗 文体知识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黄鹤楼素有“天下绝景” 之美誉。诗人登临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生诗兴大 作,写下此诗。这首诗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初读文本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理解诗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巍峨的)黄鹤 楼。黄鹤离去再不返回,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晴日里的原野 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 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原野,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 鹦鹉洲上的草木茂盛。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 眼前只 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赏析诗文 1.诗歌从神话传说写起有何作用 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既令读者想知道黄 鹤楼的来历,又为黄鹤楼罩上了神秘色彩。 2.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对诗歌的情感表达有何作用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 看上去清晰分明;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反衬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和浓重的乡愁。 3.诗歌前后四句分别采用了哪些手法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前四句描述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属于虚 写;后四句即景生情则是写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属 于实写。将传说与眼前的景象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 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 一气贯通。表达 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 4.诗中“空”字有何妙处 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空”即空空荡荡,仰望天空,千载以来只有悠悠 飘荡的白云,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给 人一种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