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87590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4-12-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22822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不懂就要问,课件,2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不懂就要问 3* 认真读书 勤学好问 三年级语文 上册 故事导入 在海边的一个村庄上,有一个孩子,他非常淳朴正直。 一天,他约了几个朋友踢毽子,大家来比赛。踢了好一会儿,一个年纪大的孩子,踢不过一个小孩子。大孩子恼怒了,把小孩子打了一下。他对大孩子说:“你大他小,你强他弱,你不该欺负他!” 这个孩子就是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925年) 广东香山人。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中华民国,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朽功勋,在政治、思想等多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中山先生少年时期学习的故事! 打开课本,看看这篇略读课文与之前的两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课题下方有学习提示。 学习任务 ① ② 说发现 // // // 先讲了孙中山背书流利但不懂意思,于是向先生提问。 接着讲了先生检查完孙中山的背诵后,向学生讲解意思。 最后讲的是孙中山和同学之间的问答。 背诵 照例 段 落 练 习 糊 涂 圈 bèi sònɡ zhào lì duàn luò liàn xí hú tú quān 吓呆 霎时 戒尺 厉 声 挨 打 清楚 xià dāi shà shí jiè chǐ lì shēnɡ āi dǎ qīnɡ chǔ 我会读 读一读 背诵 照例 圈了一段 练习 糊涂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故事。 初步感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读书,他背书很流利却不懂书里的意思。 第二部分(4-7自然段):讲述了先生检查完孙中山的背诵后,向学生们讲解这段话的意思。 第三部分(8-9自然段):通过孙中山和同学之间的问答,表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态度。 旧时的人在私塾里读书和我们现在在学校里读书有什么不同?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开篇直接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将读者带入到孙中山的童年求学时光,让人们对接下来要讲述的校园生活场景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起点。私塾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民间教育机构,有着独特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一背景设定,为后文描述当时具体的上课情况做了铺垫,也引发了读者对那个时代教育方式的好奇与探究欲望。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问”的原因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通过“照例”一词,展现出这种学习流程是日常化、习惯性的,体现了私塾学习生活的规律。孙中山能够“流利地背出”功课,表明他在学习上是认真且有能力的。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孙中山站起来问先生的时候,同学们都被他的举动吓呆了,可见孙中山在学习上具有与众不同的品质。 “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生动地描绘出同学们之前沉浸在传统学习模式中的状态,他们遵循着先生的教导,机械地诵读着书本内容,而孙中山的这个打破常规的提问,让他们一下子从这种惯性状态中被“吓呆”,凸显出这一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