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89826

第七单元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日期:2025-11-2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7169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七,上册,学制,五四,青岛,数学
  • cover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智慧广场 重叠问题 教学设计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重叠问题(课本80.8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几何直观图形分析数量关系,理解并掌握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2.通过观察、探究活动初步感知集合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抽象能力。 3.能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借助几何直观图,理解重叠问题,能够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教学难点】 借助直观的几何图形,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呼啦圈两个、人名卡、课堂小练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其实同学们下课的游戏中也隐藏着数学的知识点。今天数学老师也带着大家来玩儿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就是抢板凳和猜拳,同学们玩过吗? (分别玩两个游戏,注意两个游戏找一个都参与的同学) 师:刚刚两个游戏都产生了冠军,每一个冠军都应该被表扬,但不是只有成为冠军,才值得被看到,我们应该表扬每一个参与者,那我们请所有参与游戏的同学起立。 师:不对呀,才6个人那,应该是7个人啊 生:就6个人 师:这样吧,我是学数学的,刚刚几位小朋友猜拳(4位),几位小朋友参加了抢椅子(3人)真不错,请问4+3=(7(人)) 对啊,还少一个人,站起来。 生:没有了(有重复) 知识新授 发现问题。 师:在游戏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参与游戏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4+3=7我们都知道,那4+3怎么样才能等于6那? 生:4+3-1=6(人)因为一名同学既参加了抢板凳又参加了猜拳,所以应该减去1。 师:表扬这位同学,他说这位同学既参加了抢板凳又参加了猜拳,这里面果然有重复问题,而数学上重复又称之为重叠,这也就是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重叠问题”(板书题目:重叠问题) 2.提出假设 师:对于重叠问题的题目,刚刚同学们写出了一个4+3-1=6的算式,4表示所有参加猜拳的同学,3表示所有参加抢板凳的同学,1表示重复的部分,那我们不妨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求重叠问题的总数就是:两部分的和-重叠部分=总数。 3.推理验证 师:咱们借助呼啦圈来看一看到底是谁说的对。抢板凳的站一个圈,必须有3个人,猜拳的站一个圈,必须有4个人。看看最后到底一共是多少人? 师:这么站可是不符合要求的,快想一想怎么站才可以符合要求吧。 学生讨论并挪动,变成了这个样子。 检验是不是每个圈的人数都是对的,最终总人数是6人 师:看来结果是对的,我们现在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老师随机的在班里叫3名同学参加抢板凳,4名同学参加猜拳游戏,参与游戏的可能有多少人?有几种可能性? 生:7人、6人、5人、4人,共有4种可能性。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两部分的和-重叠部分=总数 4.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太棒了,其实刚才咱们找到的这个图形在十九世纪已经被发现了,他就是约翰.韦恩,在1881年发现了这种图并起名为“韦恩图”,像这样有两部分重合时,就用 (两部分的和-重叠部分=总数)来计算,而这里我们就用到了数学上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的方法。 师:我们现在来想一想刚才的图,你能试着跟老师一起画一画吗? 与学生一起想一下每一部分的意义是什么? (贴好表示每一部分的板书) 师:所以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多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可能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数学小知识。 刚刚我们学习了重叠的问题,那现在就让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下问题吧。 三、练习巩固 1.四年级一班报小记者和小交警两种社会实践活动,每人至少报一种。其中报小记者的有25人,报小交警的有23人,两种都报的有10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 2.杭州亚运会期间,四年级一班观看乒乓球和篮球比赛,每人至少看一个项目。其中看乒乓球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