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89884

第九单元 平均数 单元整体教学教案(表格式,4课时)-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日期:2025-11-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325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九,五四,青岛,数学,上册
  • cover
第九单元备课 平均数 单元教学内容 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作用,学习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信息窗二分段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 单元教材分析(前置后继)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学习一种新的统计量———平均数,这是学习选择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的开始。同时比较系统地学习单式分段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好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分段整理的方法,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分段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景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4.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和研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方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灵活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景。 要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加强知识与生活的练习,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课时分配 6课时 本课主备 本课主讲 课题 平均数 课型 新授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 第1课时 课时教 学目标 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 重点 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习得方法策略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师: 同学们打过篮球吗?(喜欢)那咱们班谁投篮投的比较准?如果派你去参加投篮比赛你会取得胜利吗?下面有两组同学正在进行激烈的投篮比赛,我们一去感受一下吧! 二、讲授新知 <一> 移多补少 师:你们觉得哪一组会赢?(A组,因为A组是我们班的,师:恩,你真向着咱们班;B组,因为B组人多。)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最后比赛的得分情况吧。同学们用小正方体表示出每个同学的得分,每个小正方体表示1分。摆完后数一数A组一共的了多少分?B组一共得了多少分?(生:33分,40分) 师:那冠军应该属于B组。 生:不同意,因为B组的人多。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更公平的方法? 生:求平均每个人的得分。 师:平均每个人的得分是什么意思? 师:就是将分数多的移给分数少的,最后每个人的得分都一样多。那我们就一起动动手,一起移一移吧。(请一个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移的,利用牛奶盒展示) 师:其实,每位同学的成绩还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来统计,谁来说一说这个统计图横着看表示什么?竖着看表示什么?一格代表几分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出了这一组的平均得分。 <二>探究平均数的求法及意义。 师:同学们试着用算式求A组的平均得分。小组自由讨论。 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 师:“11”这个数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 师:“11”表示的不是A组某一位同学的成绩,而是真个小组的平均得分。所以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平均数”(板书) 师:大家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一下B组同学的平均水平。 生:让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摆一摆;让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师:现在大家再说一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