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93506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共3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1-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104651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七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5
  • cover
(课件网) 诫 子 书 【三国】诸葛亮 知作者,明背景 壹 拓眼界,品内涵 肆 品原文,明深意 叁 读作品,明句读 贰 新 课 导 入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贰 体会关键语句的内涵,揣摩“志”,“学”,“才”三者关联,厘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素养目标 壹 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的感情。把握断句的基本的方法。 叁 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领会其中蕴含的品德素养,并且以此自勉,传承优秀的家风。 壹 知作者,明背景 《说文解字》: 敕也。从言,戒声。劝诫、告诫。 诫 题 解 子 诸葛亮八岁的儿子诸葛瞻。 书 书即书信,古时又叫“尺牍(dú)”或“信札(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刘备三顾茅庐,始出,后助刘备联吴抗曹; 建立蜀汉政权后拜为丞相; 先帝病逝后辅佐后主数次北伐; 著有:《诫子书》《出师表》等 字孔明,号卧龙 诸葛亮 写作背景 234.8 234.2 第五次 北伐 病逝 五丈原 心系国家 写下 《出师表》 教诲后代 写下 《诫子书》 写作背景补充 《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这一年2月诸葛亮第五次出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 北伐前,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北伐中,54岁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辞谆谆的《诫子书》。 贰 读作品,明句读 初读正音 夫 fú 泊 bó 淫 yín 淫 zào 遂 suì 再读揣摩句意 关注发语词和连词 发语词:“夫”用于发端 连词:“以”“与”“则”都有连词 虚词 考虑文章意思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曾经学过的文言知识以及自身朗读,正确划分节奏 意群 三读体会情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叁 品原文,明深意 品读原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 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的, 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译文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原文 品读原文 1.选出与“君子之行”中的“行”意思相同的义项( ) A.日月之行 B.与友期行 C.行舟绿水前 D.高山景行 联系以前所学,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品读原文 联系以前所学,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下列成语与“静以修身”中的“身”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身先士卒 B.以身作则 C.大显身手 D.奋不顾身 品读原文 译 文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不身心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 达到远大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 品读原文 原 文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译 文 增长 广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 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 没有志向(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品读原文 淫 慢 则不能 励 精,险 躁 则不能 治 性 。 放纵懈怠 轻薄浮躁 振奋精神 修养性情 追求过度享乐的放纵和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 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译文 品读原文 译文: 年华随时光飞驰而去,意志随时光流逝而消沉,最后就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①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②日:岁月 ③枯落:衰残,凋落 ④穷庐:穷困潦倒的人居住的陋室 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