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96979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4-12-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133003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课,诸侯,纷争,变法,运动,教学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楚王问鼎 “鼎之大小轻重” —《左传·宣公三年》 楚庄王意欲移鼎于楚, 表示对周王室的藐视 已有替代周王号令天 下的野心。 楚王问鼎说明了什么?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256年 公元前221年 禹建立夏朝 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以镐京为都城,史称西周 周平王东迁洛邑,东迁后的周王朝被称为东周 秦统一全国 东周时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完全吞并东周 时空观念 一、变之时———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周天子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 纷争,分封制逐步瓦解。 2.春秋五霸: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等五国国君先后建立了霸权,史称为“春秋五霸”,分别为齐桓公、晋文 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注意先后顺序】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春秋五霸 春秋初期 仔细观察春秋初期与春秋后期的两幅地图,找出二者有何不同(变化、原因与趋势)? 春秋后期 趋势:局部统一形成,国家日益趋向统一。 变化: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形成区域强国 一、变之时———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战 国 时 期 3.战国形成重要事件— 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 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 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 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 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4.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 5.东周灭亡: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一、变之时———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结合教材内容,对比“春秋列国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统一趋势更加明显;权力下移;民族交融,华夏认同加强;兼并战争 一、变之时———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6.民族关系: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定公十年》 “华夏”的特征是什么? 文明的先进和优越 ①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周边民族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②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各国纷争打破各民族间的原有界限,为民族交融创造条件)。 各族同源共祖 一、变之时———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二、关键之变———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一)经济发展 (商)青铜锄 (战国)铁锄、铁犁 1.农业:(1)耕作方式: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春秋牛尊 (2)水利灌溉工程:a.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主持,在成都附近岷江上修建); b.郑国渠(陕西关中,战国,秦国); c.芍陂(quèbēi,春秋,楚国)。 都江堰 二、关键之变———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货币 2.手工业:①春秋时期,出现冶铁技术,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②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3.商业:①货币流通广泛;②各地涌现出一批繁华的商业中心城市。 临淄之途,车毂gǔ击,人肩摩,连衽rèn成帷,举袂mèi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史记·苏秦列传》 临淄(今山东淄博)这个地方,路上车毂相撞,街上人们擦肩而行,众人把衣袖举起来就像帐幕,每人挥一把汗,简直像下雨一样,百姓家境富足,志气高昂而自得。 二、关键之变———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生产力 推动社会转型: 奴隶社会 向封建社会过渡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物史观) 铁犁牛耕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私田开拓 公田抛荒 “夺权” 奴隶主贵族没落 封建地主阶级崛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