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99038

【课堂无忧】1.2 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14072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课堂,无忧,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备课 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 2.热胀冷缩(教学教案)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与分析,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探究实践:※能够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态度责任:※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重点 ※设计实验验证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难点 教学内容 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热时膨胀,遇冷时收缩的特性。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幅度比较小,在生活中不易觉察到,因而对热胀冷缩现象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对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知之甚少。为此,教材设计了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富有趣味的活动,带领学生探究物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以揭示这一科学现象。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开篇借助复习旧知的方法,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引发思考:为什么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液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液柱会下降?聚焦研究主题:冷和热对物体体积会产生影响。活动二,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先由学生就“水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根据教材提示设计出实验方案,再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第二部分,研究气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讨论并设计出实验方案,进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第三部分,研究固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确定实验方案,由于该实验较复杂,且酒精灯是学生第一次使用,因此教师要先做演示实验,再由学生完成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第四部分,解释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将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水槽、烧瓶、胶塞、细玻璃管、高锰酸钾水溶液、气球、温度计、铜球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 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探索温度计液柱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这两支温度计里的液柱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分 析 热水的温度高,温度计插入烧杯中,液柱里的液体受热体积增大,所以液柱上升;冷水的温度低,温度计插入烧杯中,液柱里的液体受冷体积缩小,所以液柱下降。 活动二 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探究问题:水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实验假设:水在受热时体积会增大,遇冷时体积会缩小。 实验材料:空心管、胶塞、烧瓶、色素、水槽、冷水热水等。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烧瓶。 (2)往烧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3)把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4)再把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中 放入冷水中 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实验分析:烧瓶里的冷水受热后体积开始增大,水柱也开始慢慢上升。随着水温的升高,体积增大加快,水柱上升也加快,直到烧瓶内水温停止上升,水柱也停止上升。随着水温的下降,烧瓶里水的体积开始缩小,水柱也慢慢下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烧瓶里的热水遇冷加快了温度的下降,体积缩小加快,水柱下降速度也就加快。 实验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液体遇冷时体积会缩小。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活动三 研究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 探究问题:空气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实验假设:气体受热时体积增大,遇冷时体积缩小。 实验材料:气球、烧瓶热水、冷水、水槽。 实验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