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99775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38+3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12-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470588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5.2,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课件网)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等相关知识并对文章前两段进行了文意梳理和深入探究。 回忆所学知识: 1.介绍王安石及司马光。 2.简单介绍王安石在信中是如何一一反驳司马光的观点的。 复习导入 第 三 段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wéi)而不汹汹然? 习惯 得过且过,没有长远打算 把 顾虑,忧虑 附和世俗,流于世俗 献媚讨好 作为 形作名,上策 才 这种情况 估算,估量 政敌,反对者 多少 抵抗 那么 声势盛大或凶猛的样子 为何 宾前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把不忧虑国事,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当作上策,皇上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不去考虑反对者的多少,想出力帮助皇上与之对抗,那么这些人又怎么会不大吵大闹呢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wèi)怨者故改其度,度(duó)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相怨 不仅 因为 原因 计划 估计,揣测 适宜 认为正确 值得反悔的地方 作为 来 名作动。施恩泽 现在 应当 办事,做事 墨守 罢了 那么 知道,领教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盘庚迁都,怨恨他的是老百姓啊,并不只是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这样做合宜就采取行动,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做得正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地方的缘故啊。如果您责备我在位时间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来施恩惠给百姓,那么我知罪;如果您说我现在应该不做任何事,守着以前的成法罢了,那么这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事了。 知识补充 盘庚之迁 盘庚迁殷是发生在商朝中期的一次历史事件,是指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同时在统治者之间,对王位的争夺也十分激烈,有的人说应当父死子继,有的人说应当兄终弟及。叔侄之间、兄弟之间为争夺王位,常常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们为私利把国家搞得混乱不堪。 就不得考虑迁都的问题。 自盘庚迁都殷后,商族才定居下来不再迁徙。从此,政局稳定,诸侯来朝,商朝遂强盛起来。 深入探究 王安石在回信中引用了盘庚迁殷的史实,他想表达什么内容? 王安石借“盘庚迁殷”说明反对者众多并不表明措施就有误,只要“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来表达变法的正确性、有效性,以及自己施行变法的坚定决心。 王安石发动变法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深入探究 天下人“怨谤、汹汹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太后向宋神宗哭诉 王安石变法 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百姓) ②士大夫多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官员) ③上乃欲变此。(皇上) ④“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自己) 王安石说:“某知罪矣”,这是王安石在向司马光道歉认错吗? 王安石说“某知罪矣”,这不是向司马光认错。王安石认为自己“错”在“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普泽斯民”。由此可见王安石不仅没有因改革“认错”,反而认为自己改革还不够坚决,不够迅速,不够彻底。 深入探究 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文中哪些语句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态度? 深入探究 坚持变法,义无反顾。 (1)“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就是说皇上要变法,不管有多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