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现代幽默令人深思? 儿子:“爸爸,老师今天讲了火烧阿房宫。” 父亲:“谁烧的?” 儿子:“项羽。” 父亲:“抓起来了吗?” 督学到校巡视,与学生交谈间随口问道:“你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吗?” 学生一脸惶恐,连声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督学啼笑皆非,向校长指责:“贵校的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盛努之下,督学写了封呈文给教育局局长,禀明原委。不久,收到局长复函说:“烧掉就算了,再拨经费重建阿房宫。” 今天,我们来学习《阿房宫赋》,看看究竟是谁烧了阿房宫,为什么要烧毁它,对后人又有何借鉴意义呢? 01 深情诵读,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02 品味语言,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03 把握文意,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素养目标 作家作品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作家作品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家作品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杜牧生于晚唐多事之秋,立志经邦济世,希望恢复昔日唐朝的繁荣昌盛。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据外族侵略,认为必须除去祸患,国家才能安定。由于性情刚强、直陈利弊, 得罪当权, 所以不为重用, 使他有怀才不遇的感觉, 于是浪迹于江湖, 饮酒赋诗以自遣。 作家作品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作家作品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家作品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家作品 泊 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家作品 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 杜牧的诗多为讽喻诗,长于七绝,情致豪迈。 背景链接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唐敬宗十六岁即位,昏愦失德,荒淫无度,闹得朝野疑惧,无不怀有危机感。于是杜牧写下《阿房宫赋》。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由此可见其写作目的,是在借秦始皇失败的教训,以警告最高统治者。 解题 地理位置:阿房是地名或山名 爱情传说:有一个姑娘,她的名字叫“阿房” 《说文解字》:“阿”的本义为高大的上山,“房”与“旁”通,为广大的意思,因而“阿房”二字结合在一起,则是“像山一样高大宽广”的意思。 “阿房宫”名字由来 阿房宫 骊山北构而西折 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阿房宫 阿房宫的主体建筑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而这只是,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终南山下。 它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