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02139

20《曹刿论证》知识点归纳

日期:2025-0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5次 大小:11836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曹刿论证,知识点,归纳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理解性默写。 1、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二、阅读题 1、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绩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2、“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交代了交战的双方,即进攻者齐国,防御者鲁国。 3、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4、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5、本文中想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之所以详写曹刿论战前准备、掌握战机、详查敌情、战后论述战胜原因,略写战争过程,是为了如突出曹刿这个在政治上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强化中心。 6、曹刿提问及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7、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什么品质? 爱国热情;深谋远虑,责任感。 8、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原因:夫大国--伏焉 目的:判断敌情。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9、曹刿的“远谋”或“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或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两否一肯,纵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是他政治上的远见。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能把握战略战术,抓住战机。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通过文中曹刿冲破阻碍进见,说明他爱国,有责任心,关心国家大事,敢于进见。对鲁庄公“小大之狱”的认可说明他有政治远见;面临强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作战过程中能正确分析敌情,掌握战略战术,及时把握战机,说明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判断“击鼓进军”和“下令追击”的时机充分体现了曹刿的什么军事思想? 作战时,细心观察敌情,正确分析判断,恰当把握有利战机的军事思想;表现了曹刿细心观察,镇定从容,善于把握战机,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鲁庄公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但他与昏庸的国君不同。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恩小惠和不存在的神灵身上,可见他政治上的无能;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战胜后又不知原因,可见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在战前能够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能够听进意见;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智慧,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由此可见,他和一般昏庸的国君不同,鲁庄公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13、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 示例: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舞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能力的展现寻找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