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02610

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冬学竞赛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21554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山东省,竞赛,答案,PDF,试题,历史
  • cover
高一历史阶驳检测试题 注意摩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浯,不折叠、不破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和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 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 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翻、骨器等 C.单人墓随髒品有陶器、石磐,玉钺等百余件 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祥 2.《礼记》中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商朝呶隶主还经常利用“占 下”来使百姓敬鬼神.畏法令”。所有国家大事,甚至是否用刑,都要通过 占:向上帝鬼神祈祷和请示,这反映了商朝 A.阶级矛盾尖锐B.中奥对地控制加强C.神权色彩浓厚D.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 3,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净鸣中吏要学派的治国主张。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主 题是 学派 主张 儒家 以礼治国,为政以德 墨家 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道家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以法为工具,控制臣民 A.构建官僚政治 B.重建政治秩序 C.加强中央集权D.变革选官制度 4.公元前106年,西汉政府将除京师七郡以外的地区划分为冀州、兖州、青州等 十三个州部,分设刺史。十三州的设置( ) A.确立子郡国并行制度 B、.加骚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D.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5.钱穆《国史大纲》记载“州、郡察举之权在地方官,而州大中正则为中央官之兼职。 故士庶求出身者,于察举制度下必须归于地方,而在中正制度下则须奔集中央。此制 本因人才不在乡里而立。但既立此制,则有使人才永不反归乡里之势。”这表明九品 中正制 A.沉重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 B.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C:较之于察举制是臣大的历史进步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6,南北朝时期,不但汉族统治者祖述炎黄,而且鲜卑、匈奴、羯、氏、羌等游牧民族 统治者也承认炎黄的始祖地位,炎黄成为各民族的共同记忆。这反映了当时 A.南北的生活方式趋同 B.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认同 C.宗法观念被普遍接受 D.统一全国的时机已经成熟 7,针对佛教,道教的冲击,隋朝儒学家在处理儒、释、道三者的关系时,提出了“三教 合一”的主张,也戴是催」释、道三教合归儒”。其本质是 A.倡导思想多元化爱展B以扬道教文化C.传播佛教思想D.维护儒学正统地位 8.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 9.北宋以紫色为尊贵颜色,宋太宗曾吓诏禁止民间服紫,然“冒法者众”。当时的人们 以“巧制新妆,竞夸华丽” “愈厌而好新,月县而岁殊”为荣。这种好新求奇的风尚主 要得益于宋代() A.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C.海外贸易繁荣发展 :封建等级不复存在 10.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取消了唐代工商杂类不得参加科举的规定,并实行誊 录、糊名等更有利于公平的措施。录取“一以程文为去留”。由此可知,宋代的 科举制() A.消灭了门阀士族特权 B,实现了机会均等 C.根源于政治环境宽松 D.扩大了统治基础 11.辽朝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金朝以“猛安谋克屯驻中原,筑寨居于汉族村落 之间:西夏《天盛律令》在参照唐、宋律书的同时,给乎牧业经济以特殊地位。这些措施 的突出特点是 A.积极吸收中原先进又化制度 B.重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