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03888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 (共4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01-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809737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曾经说:“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他古国,现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国还继续存在,不但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滋养。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课程标准: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目录 01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02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第一章节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 (1)基本过程 ①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路线 ◎洛阳白马寺 永平十年(68年)于大月氏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得佛像经卷,用白马载抵洛阳,明帝为其建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经卷由白马驮至洛阳,这被认为是佛教的传入。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 (1)基本过程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 《虎溪三笑图》 材料:刘宋有佛寺1913所,南齐有2015所,萧梁有2846所,即便是疆域局促的陈朝,也仍有佛寺1232所。北朝的佛寺、僧尼远多于南朝,北魏末,仅洛阳一地就有佛寺1367所,全国有1万余所。东魏北齐有寺3万余所,僧尼300万人。北周也有寺1万所,僧尼100万人。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民受尽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长期的战乱又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这种情况造成了宗教流行的土壤。各族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和获得精神安慰,也有意识地提倡。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思考:佛教传入后,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兴盛? ①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麻醉人民,维护统治; ②动荡年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与人们精神寄托; ③独立的寺院经济(寺院占有土地,僧尼不入户籍); ④佛教为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思考:封建统治者为何“灭佛”?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一些佛寺“侵夺细民,广占田宅”,招揽农民,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政府对其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且佛教的出世态度有悖于儒家伦理纲常。 ◎三武一宗灭佛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帝、后周世宗都曾下令灭佛,史称“三武一宗灭佛”。 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 ②大量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③破坏家庭秩序。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 (1)基本过程 ③隋唐时期:出现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本土化。 “禅”是静坐的意思,即提倡安心静虚的修行方式。禅宗改造了传统佛教,废弃其违背儒家孝悌观念的戒律,强调“孝”是成佛的根本,也提倡为父母守丧三年等,使外来佛教更适合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口味。 隋朝:三教合归儒【纲要上】 唐朝:武则天时形成不同宗派,禅宗修行简便,影响最大【纲要上】 所谓佛学中国化,最要的是在其冲淡了宗教精神,加深了人生情味。 ———钱穆 ◎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是唐代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创作纸本墨笔画。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 (1)基本过程 ④宋明时期: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