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七单元 溶 液 7.4 第2课时 粗盐转化成精盐 海水淡化 新知导学 新知导入 图甲是由海水晒出的盐,图乙是精盐,你认为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大家都知道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怎样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呢 今天同学们就来体验一下这一过程! 图甲 图乙 项目活动3 粗盐转化为精盐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价,选出合适的方案(即溶解、过滤、蒸发的总体思路) 【活动1】 项目活动3 粗盐转化为精盐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7-7]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粗盐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称量、计算产率 【活动1】 项目活动3 粗盐转化为精盐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1.粗盐溶解。 称取3.0 g粗盐,加入烧杯中,倒入10 mL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活动1】 项目活动3 粗盐转化为精盐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2.过滤 准备好放有滤纸的漏斗,在铁架台上安装好过滤装置,进行粗盐溶液的过滤。 【活动1】 项目活动3 粗盐转化为精盐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3.蒸发 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至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 【活动1】 项目活动3 粗盐转化为精盐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4.称量、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到洁净的纸片上称量,计算产率。 【活动1】 1.实验过程中进行过滤和蒸发应掌握什么要领 2.玻璃棒在本实验各步骤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3.粗盐提纯后的产物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产物中还含有哪些物质? 【分析与讨论】 项目活动3 粗盐转化为精盐 1.(1)过滤操作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盛液烧杯口紧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中部,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末端尖嘴紧靠接液烧杯内壁。 (2)蒸发操作要点:①用玻璃棒搅拌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②当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归纳】 项目活动3 粗盐转化为精盐 2.溶解: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加快溶解的速率;过滤: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蒸发: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称量、计算产率:玻璃棒的作用为转移固体。 3.粗盐提纯后的产物是混合物,产物中还含有氯化镁、硫酸镁等可溶性物质。 【归纳】 项目活动3 粗盐转化为精盐 “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适合分离什么特点的混合物 【分析与讨论】 项目活动3 粗盐转化为精盐 “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适合分离能溶于水和难溶于水的物质。 项目活动3 粗盐转化为精盐 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学生分组讨论 结合教材P57“表7-6 某粗盐的部分配方及70 ℃时氯化钠和硫酸镁的溶解度”数据,讨论分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即过滤氯化钠的热饱和溶液的总体思路)。 【活动2】 项目活动3 粗盐转化为精盐 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7-8]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1.称量 2.溶解并过滤 3.烘干 4.计算产率 【活动2】 项目活动3 粗盐转化为精盐 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1.称量:称量3 g粗盐,或按照表7-6的配方取2.7 g氯化钠和0.3 g硫酸镁配成粗盐。 2.溶解并过滤:将粗盐放到滤纸上,加入一定量70 ℃的水(不少于计算所得的最小质量),并趁热过滤。 【活动2】 项目活动3 粗盐转化为精盐 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3.烘干:将滤纸上的精盐转移到蒸发皿上烘干。 4.计算产率:称量精盐质量,并计算产率。 【活动2】 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加入70 ℃的水 2.本实验过滤时留在滤纸上的固体是什么 3.滤液中都含有哪些物质 【讨论】 项目活动3 粗盐转化为精盐 物质分离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应用 【归纳】 项目活动3 粗盐转化为精盐 项目活动4 海水淡化 【活动3】 观察蒸馏实验操作 项目活动4 海水淡化 【讨论】 1. 温度计液泡应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