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04144

6.2 第1课时 认识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课件(共17张PPT 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下册

日期:2025-04-0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939132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内嵌,九年,学科,中化,年初,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 金 属 和 金 属 材 料 6.2 第1课时 认识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新知导入 中国古代金属货币形态多是由古代农具演变而来,币材多用铜、铁等贱金属。那么,为什么选这些金属制作钱币 它们有着怎样的化学性质 任务一 认识古钱币中含有的金属 【活动1】观察两枚古币,猜测它们主要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如何设计实验鉴别 依据是什么 讨论交流,确定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方法 现象 结论 观察 磁铁吸引 任务二 探究古钱币中金属的化学性质 【活动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2】铁丝燃烧 【实验1】镁条燃烧 任务二 探究古钱币中金属的化学性质 【活动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3】铝片加热 【实验4】铜丝加热 任务二 探究古钱币中金属的化学性质 【观察·思考】从化学角度分析“真金不怕火炼”。 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金属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铝(片) 镁(条) 铁(丝) 铜(片)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铜表面由紫红色变成黑色 2Mg+O2==== 2MgO 点燃 3Fe+2O2==== Fe3O4 点燃 2Cu+O2==== 2CuO △ 4Al+3O2=== 2Al2O3 铝片熔化但不滴落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任务二 探究古钱币中金属的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活动3】金属与稀酸的反应 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打磨光亮的镁片、锌片、铁片、铜片,再各加入5 mL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任务二 探究古钱币中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片+稀盐酸 锌片+稀盐酸 铁片与稀盐酸 铜片+稀盐酸 不反应 Fe+2HCl=FeCl2+H2↑ Zn+2HCl=ZnCl2+H2↑ Mg+2HCl=MgCl2+H2↑ 无明显现象 迅速反应,有大量气泡冒出 反应较快,有气泡冒出 反应较慢,冒出气泡;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 金属与酸的反应,较活泼的金属能跟稀酸反应生成氢气。 任务二 探究古钱币中金属的化学性质 【活动4】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过程: (1)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铁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2)在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浸入一段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3)在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浸入一段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铝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4)在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浸入一段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任务二 探究古钱币中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操作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 铜丝浸入硫酸亚铁溶液 铝丝浸入硫酸亚铁溶液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 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不反应 Fe+CuSO4=FeSO4+Cu /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2Al+3FeSO4=Al2(SO4)3+3Fe 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2AgNO3=Cu(NO3)2+2Ag 任务二 探究古钱币中金属的化学性质 任务三 认识置换反应的特点 【活动5】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 与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 单质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1.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特点:“单换单”。 (表达式:A+BC →B+AC) 2.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关系 不同点:置换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并列关系)。 相同点: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任务三 认识置换反应的特点 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下列金属能在空气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